人民网健康·生活

加强健康产业发展的法治保障

林群丰

2024年02月23日09:0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不久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与清华大学团队共同完成首例无线微创植入脑机接口NEO临床试验,将脑机接口处理器植入一位高位截瘫患者颅骨中,经3个月居家康复训练后,现已使其恢复自主喝水等脑控功能。

以脑机交互设备、基因治疗、AI辅助诊疗等为代表的健康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和发展未来产业中的重要内容,日渐成为影响人类健康服务的关键变量,对即将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具有深远意义。发展未来健康产业,不仅要精准“选种播种”,选准优势赛道加以支持,更要以坚实的法治保障悉心“育种培苗”,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首先,加强未来健康产业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改革开放以来,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等渐次颁行,为我国医疗健康领域的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虽然各国知识产权法已较为完善,但未来健康领域的科技迭代更新极快,相关知识产权保护也面临较多问题。如2022年科威瓦克公司与德国生物新技术公司等关于mRNA疫苗的专利侵权纠纷;德康医疗公司和亚培公司关于小型皮下智能化血糖监测设备的专利诉讼,遍及英、美、德等多个国家。

工信部等七部门日前发布《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将未来健康产业确立为六大未来产业之一,强调要助推基因诊疗、合成生物、元宇宙、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突破。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能够激励未来健康领域内企业和从业人员积极创新,实现技术突破并推动产业发展。

其次,规制未来健康产业发展中的风险。未来健康产业的发展也伴随着较多风险,如非法开展基因编辑、克隆胚胎等,不仅有悖于人类社会赖以存续的基本伦理,也可能对人体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

2016年瑞典科学家弗雷德里克·兰纳为了研究人类基因调节早期胚胎发育的基本原理,对人类胚胎基因组实施了编辑。此后,又出现了将未经严格验证的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于辅助生殖医疗的案例,引起了广泛争议。

基因作为指挥人类身体细胞生长和死亡的生物分子,可以通过编辑来改变生物性状,并作为诊疗手段用于疾病诊断、预防和治疗。然而,基因本身极度复杂,不加规制的运用基因编辑等技术,不仅难以起到治疗效果,更有可能导致机体紊乱甚至危及生命。而且,滥用基因编辑、克隆胚胎等技术可能从根本上颠覆人类公平竞争秩序,威胁社会稳定。

我国《刑法修正案(十一)》增加了“非法植入基因编辑、克隆胚胎罪”罪名,用于规制非法从事人体基因编辑、克隆胚胎的犯罪行为,情节特别严重者可被处3—7年有期徒刑。此外,保险公司也可能利用AI诊疗等技术规避具有较高患病概率的用户,逃避潜在的赔付义务,这些都是应当强化法律规制的场景。

第三,为全民共享未来健康产业发展成果提供制度保障。健康产业发展是为了提升全体人民的生命健康质量。近年来,我国通过调整优化医保目录等方式,不断完善医疗健康法律制度,使广大人民能够共享未来健康产业发展成果。

2022年1月1日,经过国家医保机构与相关企业艰苦谈判,高达70万元/针的诺西那生钠注射液被降低至3.3万元并被纳入医保,为罹患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的脊髓性肌萎缩症者提供了续命药,仅一年内全国已有2812名患者得到该药治疗。

不久前,湖北仙桃8岁男童被确诊患上非典型溶血尿毒综合征,生命垂危,而治疗该病的特效药——依库珠单抗单支高达2万元以上。幸运的是,此药已经于今年元旦被纳入医保,患者经医保报销后每支降至1000元左右。

此外,还应当根据未来健康产业发展趋势,完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律,使老年人等数字素养较弱群体也能共享优质医疗健康服务。

(作者为河北经贸大学法学院内聘教授、河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

(责编:郝帅、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