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第27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专家共议:结核病“不遥远” 终结结核仍需“多方发力”

人民网记者 杨迪

2022年03月24日09:06 来源:人民网

两年多来,新冠肺炎一直是对人类最为严重的一个健康威胁。但在此之前,还有一种症状相似的传染病,它比新冠更致命、更流行,却更不为人所知。

那就是结核病。

这绝非一种早就被人类消灭的古老疾病,新冠大流行前,结核病就一直是全球最为致命的一个传染病杀手。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21年全球结核病报告》中指出,结核病仍对全球的公共卫生造成严重威胁,估算2020年全球新发结核病患者987万,150万人死于结核病(包括21.4万TB/HIV双重感染患者);估算我国新发结核病患者数为84.2万,仅次于印度,居全球第二位。

3月12日,修改后的政府工作报告发布。在政府工作报告补充修改内容中,增加了“逐步提高肺结核、肝炎等传染病防治服务保障水平”的表述。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向东在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修改情况时表示,当前,我国居民疾病谱正在发生变化,一方面,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另一方面肝炎、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要继续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控,努力控制和降低流行水平。

我希望,世界无结核

在“生如夏花”歌中有这样一句:“也不知在黑暗中沉睡了多久……”

那段时间,李星(化名)每天睁开眼睛的第一件事就是看新冠患者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由于新冠疫情,李星租住的小区封锁,她也害怕感染,几乎没怎么出过门,药都是从网上购买的。“结核病药不能停,停了就可能造成耐药,但网上买的药如果是假药也可能会造成耐药,所以我一直很担心。”

因为患上结核病,李星之前找的工作也停了。小区封闭加上担心被感染,李星一直没去医院复查,原本需要定期查的血常规、拍片都被打乱。再加上有时候肝痛,忧虑的情绪一直围绕着她。

按照治疗方案,再过两个月,李星就可以停药,这也是她如今最大的盼望。“我真的希望,这个世界无结核,希望新冠早日结束。希望自己早日找到工作,像其他每个人那样,平凡的活着……”

“肺结核和新冠有相似的地方。”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武汉大学全球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毛宗福向人民网介绍,一是它们都属于传染病,通过呼吸空气传播,具有溢出效应和公共危害性。但是,肺结核属于慢性传染性疾病。因为是“慢性”,其发现、诊断、治疗和防治工作,很容易被社会忽略掉。

二是全人群易感。与新冠肺炎不一样的是,肺结核属于法定乙类传染病,按乙类管理,防控新冠疫情的隔离阻断等强制措施不能采用。在诸多慢性传染疾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像糖尿病、高血压、乙肝等,目前都无法治愈,但是肺结核只要早发现,及时规范治疗,均可以治愈康复。

如果是普通肺结核患者,只要接受规范全程的抗结核治疗6-8个月,绝大部分可以治愈。

但如果不规范治疗,将会导致治疗失败甚至变成耐药肺结核。耐药肺结核的疗程需要18-24个月,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治愈率低、病死率高,医疗费用是普通肺结核诊疗的近百倍。

“在这个情况下,治愈、控制和消除结核病,是结核病防控和减轻社会负担与个人家庭负担的最佳策略。”毛宗福表示。

防治,中央地方打出“组合拳”

作为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中国在防控结核病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努力和投入,目前基本医疗保障基本覆盖到了结核病患者。此外,很多省市的医保还对结核病有倾斜政策,将结核病纳入门诊慢特病,报销比例达到60%-70%,将耐多药/广泛耐药纳入门诊重病,报销比例与住院持平。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毛宗福介绍,目前国家还对中西部结核病重点地区进行重点转移支付、扩大医保目录范围、开展药品谈判和集中带量采购等,进一步减轻了患者负担。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能够进行修改非常不容易,应该是有一批代表提出了共同的意见和建议,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毛宗福感慨道,在两千多位全国人大代表中,从事结核病相关工作的并不多,这意味着结核病防控的重要性、紧迫性、必要性得到了大家的重视和关注。

“同时,也说明政府更加自信了。”毛宗福分析,新冠疫情以来,政府工作报告主要是围绕两个问题:一个是抓疫情防控常态化;另一个是抓“六保六稳”,发展经济。今年两会能够经过慎重考虑做出相应修改,说明中国政府更自信了,有能力同步抓好结核病和乙肝等慢性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这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

国家层面外,不少地方也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结核病防治路径。宁夏要求各市县按照人均不低于1.5元的标准,将结核病防治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此外,部分地区民政部门还会提供交通和误餐费补助,弥补患者因就医产生的费用缺口。

与宁夏不同,浙江是由省财政出资,将结核病纳入城乡居民门诊规定病种范围,这也是浙江省2019年省政府“十件民生实事”之一。

在江苏省,2020年投入耐多药结核防治专项经费4000万元,其中2000万是补贴药品,财政先后采购到多种二线药物,免费提供给患者。此外,还将部分高值特药纳入“双通道”管理,单行支付,提高患者院外用药可及性……

终结结核,仍需“多方发力”

得益于政府在结核病防治方面推出的多项举措,如今,中国耐药结核病患者的医疗费用中,个人承担部分不超过10%。

进步非常显著,但挑战依然很严峻。

世卫组织发布的《2021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指出,2020年中国新发结核病患者数为84.2万,仅次于印度,居全球第二位。

对此,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部主任,南京医科大学卫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家应表示,结核病目前突出的现状是发病率居高不下,尽管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都提出了要终止结核病流行的目标,但收效并不高。

“结核病的特点是,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是可以治愈的。但是在结核病的治疗过程中,仍面临很多问题。”陈家应介绍,其中就包括患者依从性的问题。结核病费用负担较重,治疗时间较长,治疗过程需要6-8个月甚至更久,坚持下来本身就很困难。如果患者一个疗程没治好,可能就从敏感菌变成耐药菌,发展为更加难以治愈的耐多药结核。

成为耐多药结核病人,则需要花费近两年的时间进行治疗,这两年当中,他们可能由于疾病没有经济收入。

针对结核病患者尤其是耐药结核病患者经济负担重的问题,两位专家均表示,在为结核患者减负方面,我国的医保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仍有需完善之处。

毛宗福认为,影响结核病负担的关键环节,一是如何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使其能够治得起病;二是实施规范有质量的治疗,从而改变目前我国结核病“三低一高”(发现率低、纳入治疗率低、治疗成功率低和耐药率高)的现状,这是减负增效的关键环节。

陈家应则表示,目前我国实施的“三位一体”结核病防治模式(以定点医院为主体实行结核病“防、治、管”一体),主要由结核病定点医院负责结核病的诊断、治疗和管理。而当前以医疗收入为主的医院经济补偿模式,客观上会影响主动预防疾病的积极性。因此,需要在结核病的治疗与防控中发挥多方面的作用,尤其是要发挥出医保激励医院主动开展结核病预防工作的积极性。

毛宗福对此提出了几点建议。他表示,一是要倡导全民参与,形成社会共识,预防是最经济的手段。在此基础上,多方联动形成社会合力,争取“三早”,由被动变为主动,让患者及时获得高质量规范治疗,努力缩短疾病治愈周期,提高治愈率;二是要继续加大结核病综合防治财政投入和科研投入,完善综合防治指南规范标准,加强医保基金和临床质量监督,从而提高诊疗质量;三是建立适合结核病综合防治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四是以医保基金统筹区为基本单元,整合多方资金,完善多层次衔接和全方位关爱保障体系;五是破除“一刀切”政策,完善医疗、医保和医药政策;六是创新国家药品集采模式,降低抗结核药物价格。 (本视频素材由湖南省人民医院张维夏提供)

(责编:杨迪、高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