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年轻人需要怎样的情感教育?(中国青年观察⑨)

本报记者 彭训文

2021年11月15日08:1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十月二十日,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动车段百余名单身青年员工参加相亲活动。
  新华社记者 陈 飞摄

  十月十七日,武汉大学一场名为《恋爱心理学》的讲座吸引了众多学生。
  图片来源:武汉大学微信公众号

  数据来源:中国青年报
  制图:刘开阳

  前不久,武汉大学举行了一场以情感教育为主题的讲座,现场气氛热烈。该活动在网络上引发热议。很多人认为,这反映出当前青年人对情感教育的期盼。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7年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提出,加强青年婚恋观、家庭观教育和引导。近年来,国内一些高校陆续开设《人生幸福课》《亲密关系》等课程,帮助学生处理好亲情关系、人际关系及两性关系等情感问题。对于已经进入社会的青年人,各地共青团组织、企业工会、社会工作机构、婚介平台、心理咨询机构等力量纷纷参与,倡导青年养成正确的婚恋观。专家表示,应进一步关注并重视年轻人的情感教育,引导其树立文明、健康、理性的婚恋观和价值观,帮助年轻人走好人生路。

  

  倡导树立文明健康理性的恋爱观

  很多人最近在网上看到过这样几张照片:武汉大学学生排着队,去听一堂关于恋爱心理学的讲座。阶梯教室里坐得满满当当,连台阶、过道上都是人,甚至教室外也有不少踮起脚尖、趴在窗口认真听讲的同学。

  这场讲座由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心理学系教授喻丰主讲,内容以积极心理学中关于恋爱的基本理论为主,包括斯腾伯格的爱情三元论、依恋理论、爱情的分类,以及如何分辨不良的恋爱关系。

  讲座中,喻丰以“白璧微瑕的艺术”阐释“适度完美但有一些‘破绽’的形象”,以“关系的末日四骑士”隐喻婚姻关系中批评、鄙视、辩护和冷战这4种极具破坏性的消极相处模式,以“恋爱地图”解释异性之间要形成一段亲密关系,需要双方对彼此足够了解……新鲜的名词、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辅以科学有据的心理学知识,这种巧妙的混搭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希望帮助刚刚成年的大学生树立文明、健康、理性的恋爱观和价值观。”喻丰这样解释讲座的初衷。他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很多学生心理出现问题,多半与人际交往相关,而恋爱是其中重要一环,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同学们的热情反映了对亲情关系、人际关系以及异性关系等情感关系知识的渴求。”

  博士生小魏是当天现场聆听讲座的学生之一。她认为:“这场讲座传递出一种信息,即不是每个人都懂得如何正确地爱别人,并理性地表达感受;爱是一种能力,可以学习和提升。”

  在讲座广受学生欢迎的同时,也有人产生疑问:“大学在教学生谈恋爱?”“恋爱还用教吗?”一位今年刚入学的小玄说:“讲座的重点不是在给学生传授恋爱技巧,而是教会我们怎么正确地认识恋爱这件事,怎么用积极心理学的观点看待周围的事和人,怎么爱自己、更好地爱别人进而爱整个世界。”

  “大学生对情感教育课程的追捧,反映出他们对恋爱知识、能力和素养提升等方面的急迫需求;高校开展婚恋观教育、情感教育,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在新的人生阶段提升婚恋道德等价值观,更好地处理自身与他人的关系,塑造健康人格。”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发展研究所研究员邓希泉说。

  强化对情感生活的诚信、尊重和责任意识

  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提升了青年个体的主体性和独立性,互联网蓬勃发展增强了青年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话语权,也促使他们对恋爱的态度发生变化。

  有的觉得“恋爱很麻烦”。“95后”北京青年陈成从大学毕业后,随即通过招考进入某企业工作。不过,他的婚恋“进度条”一直停滞不前,让父母十分着急。

  “平时下班后比较累,周末报了健身班,剩余时间和朋友约饭、玩玩游戏,哪有时间谈恋爱。”在陈成看来,刚工作的他生活过得很充实,对谈恋爱抱着随缘态度,有时甚至觉得“恋爱关系很麻烦也很难处理”。

  在共青团中央的一项调查中,认为“单身很好、恋爱很麻烦”的青年占比高达74.8%。专家表示,如果发现恋爱、婚姻不能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或者影响到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一些青年人就不愿意谈恋爱或结婚。

  有的对谈恋爱有些顾虑。在上海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的王英今年25岁,十分向往谈一场浪漫的恋爱,但又有点害怕:“经常在新闻里看到有些人打着谈恋爱的幌子进行精神控制,担心自己也遇到这种人。”

  一名婚恋机构负责人表示,互联网时代的青年容易接受到一些关于婚恋的碎片化负面信息,加之一些地方在婚恋、婚房、彩礼等方面存在陋习,容易使青年人形成对婚恋的刻板印象和错误观念,出现“恐恋”“恐婚”。

  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段鑫星曾在全国数百所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讲座及调查,并开设《恋爱心理学》线上课程。她发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是情感关系,他们在恋爱中遇到的问题多与沟通有关,比如不知如何表白,恋爱过程中不知如何处理产生的矛盾、冲突、分歧以及异地恋困扰等。

  “应该通过情感教育,强化青年对情感生活的诚信意识、尊重意识和责任意识。”在喻丰看来,这些意识最终会形成青年人面对爱情、婚姻时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首先是理性的。根据心理学理论,爱情是由激情到亲密、由亲密到承诺的过程。恋爱意味着两人的亲密关系向前发展,需要相互理解、相互磨合,并共同承担由此产生的道德责任。这种价值观还应是文明的,反对操弄对方自尊和感情、产生极强的不平等、男女对立等恋爱关系。

  为青年情感教育提供有效保障

  “恋爱课的内容和我想象中不太一样。”天津一所高校的大三学生吕薇上学期选修了段鑫星教授的《恋爱心理学》课程。她本以为老师会讲授恋爱技巧,但事实上,这门课主要教青年人如何正确和对方相处、怎样调节心态。

  据介绍,课程内容包括恋爱心理学理论知识、稳固爱情的心理规律、爱情挫折心理及调适等。授课形式以慕课为主,还会举行一些线下活动和直播活动,为校内外青年答疑解惑。记者在一个慕课平台上看到,该课程累计选课人数近2万。

  段鑫星表示,课程主要目的是帮助青年人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价值观人生观,认识两性差异,同时了解恋爱的本质。“恋爱的本质是亲密关系,属于社会关系的范畴,但并不局限于两个人的关系。情感触发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渗透着我们的价值观、背景、当前状态等多方面因素。”

  《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提出,加强青年婚恋观、家庭观教育和引导,将婚恋教育纳入高校教育体系。近年来,国内一些高校陆续开设如《人生幸福课》《亲密关系》《恋爱与人生幸福》等情感教育课程,并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一些共青团组织、企业工会、婚介平台、心理咨询机构等通过举办针对青年的恋爱讲座、交友交流联谊等活动,积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如何在充分尊重青年一代恋爱态度和选择的同时,让年轻人自身感受到恋爱和婚姻的美好?这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在加强情感教育方面共同发力。

  喻丰建议更多高校开设青年婚恋教育相关的课程、讲座。他认为,作为积极心理学的一部分,这些课程、讲座有益于帮助学生在面对情感时建立一个乐观平和的心理基础,在思想上得到成长。邓希泉也认为,高校、教师和相关研究人员要深入研究青年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积极融入情感教育的内容。

  家庭是情感的港湾。小魏表示,原生家庭中父母亲属的婚恋观会直接影响子女未来找对象时的心理状态,“父母本身是榜样,如果父母相濡以沫,孩子也会期待这样一种关系”。她认为,父母要增强对孩子的情感教育,让孩子学会表达、学会关怀,培养家庭责任感。

  专家建议,相关部门应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同时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文明简约的“新婚俗”,让恋爱婚姻摆脱功利化色彩和不良习俗的裹挟,形成积极健康的舆论导向和社会环境,为青年情感教育提供有效保障。

(责编:孙红丽、杨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