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构建“1+9”安全体系为神经科患者保驾护航

2020年12月19日14:48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医疗最基本的原则是不伤害,这也是衡量高质量卫生保健的准则。患者安全是指将卫生保健相关的不必要伤害减少到可接受的最低程度的风险控制过程,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提供全程、持续的照护,在保障患者安全方面担负着重要责任。神经科患者因意识障碍、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视力受损、排泄型态紊乱等因素,住院期间易发生跌倒、坠床、压力性损伤、管路滑脱、医院获得性肺炎等危险,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及早发现与干预,保障患者住院期间安全。我院护理部致力于搭建以安全为中心的神经科护理体系,不断扩充和外延安全要素,目前已建立“1+9”安全体系,现报道如下。

“1+9”安全体系即以安全为核心、9个基本要素构成的神经科住院患者护理风险管理体系,具体如图1。现以神经科压力性损伤院内全程护理为例说明我院在护理风险评估、不良事件管理、护理质量管理、环境安全、转运安全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为有效降低我院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攻克神经科压力性损伤防治难题,改善临床护理实践,我院护理部于2015年在院领导和相关科室支持下实现护理风险评估表单电子化评估,2017年对护理风险评估表单进行更新,针对压力性损伤表单内危险因素制定临床可行的预防性护理措施,责任护士可根据患者情况结构化勾选、导入护理记录单,并在临床工作中执行针对性、同质化护理措施。2018年我院实现了患者安全提示的信息化管理,责任护士可根据患者情况实时修改床头安全提示牌内容;同年,在保证对院内获得性压力性损伤不良事件讨论、根因分析、制定整改措施、整改措施落实情况现场督导的基础上,我院在护理信息系统上线了伤口护理记录单,旨在对所有压力性损伤转归的全程观察、记录;同年,转交接核查单上线,所有手术转交接、病房转交接必须描述患者皮肤情况。2019年我院取消床尾纸质翻身卡,使用PDA移动端的电子翻身卡,节约纸张资源的同时使护理行为有迹可循。压力性损伤预防和护理临床安全系统最大限度实现压力性损伤评估早期预警、规范临床护理实践、不良事件根因分析和追踪反馈。具体如图2所示。

图1 “1+9”安全体系

图2 压力性损伤全程护理管理模式图

随着我院神经科患者安全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我院护理敏感指标整体形式利好,虽然是一家以神经科为特色的三甲医院,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北京市及全国平均水平,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北京市及全国平均水平,非计划性拔管率与北京市及全国持平。详见图3-5。

图3 压力性损伤(2期及以上)发生率与北京市及全国比较

图4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与北京市及全国比较

图5 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与北京市及全国比较

患者安全作为世界医疗的共同问题,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医院制度完善、信息系统更新、智能化设备引进、不良事件上报学习等均可以在一定程度指导护理实践规范化、同质化发展,但同时不能忽视护士身心健康对患者安全的重要影响。虽然神经科护士工作压力大、工作负荷重,但本院护士的对医院执业环境总体评级逐年上升(详见图6),护士的职业获得感逐年上升一定程度促进其积极推进、执行各项安全措施,形成良性循环,保障患者安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供稿 案例编号:103102041)

(责编:孙博洋、乔业琼)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