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致敬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专家:用过硬的医疗技术帮助患者减轻疾病痛苦

2020年08月19日14:20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人民网北京8月19日电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广大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逆行出征,为全国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做出了突出贡献。在第三个中国医师节日即将到来之际,人民网就弘扬抗疫精神、护佑人民健康等话题,采访到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曾小峰和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主任医师顾军,两位医生以亲身经历与专业涵养诠释了何谓“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弘扬新时代精神 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在1951年刊登于人民日报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中,魏巍如是写道。

对于“谁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的解释,曾小峰认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全国各地医护人员舍生忘死、冲锋在前,所体现出的担当与奉献精神,诠释了最可爱的人精神的崇高境界,他们是和平时期的战士,就是最可爱的人。

曾小峰说,据不完全统计,在战疫期间,全国各地风湿免疫专业有几百名医生护士站在武汉第一线,在与新冠病毒顽强抗争的同时,撰写出专门针对风湿免疫科疾病病人疫情期间相关防护的手册指南,以专业技能帮助最需要帮助的人,他们不仅是医生,更是白衣战士。

作为军人医生的顾军,在接受采访时说,无论是保家卫国,还是守护人民健康,在祖国最需要的关键时刻、在人民最需要的重要关头,挺身而出、勇于奉献的人就是最可爱的人。

“战疫前线最可爱的人大多都具备三点品质或素质。”顾军表示,第一是具有过硬的医疗技术,即业务水平高、技术精;第二是服务态度要好,对待病人要有耐心;第三是一定要心地善良。

迎难而上 攻克患者治疗难题

曾小峰表示,中国大概有2亿多风湿免疫的病人,而风湿免疫科的临床主治医生仅有7000多人。面对庞大的患者人群,我们专业面临的困境是从业人员少,医院设立的风湿免疫科室少,目前很多三级医院没有设立风湿免疫科,甚至部分三甲医院也没有风湿免疫科。患者就诊是一大难题。

对于目前风湿免疫治疗的困境,曾小峰说,近六七年,风湿免疫科在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学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的带领下,专门制定了学科发展计划,提出“一市一科一中心”,即一个县级市至少有一个独立风湿免疫科,解决缺医少药问题,同时,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的检测中心。

“同时,国家卫建委也在帮助解决风湿免疫学科建设问题,发文要求二级医院建立风湿免疫科,改善风湿免疫科病人就医难的问题。”曾小峰介绍。

而对于皮肤科疾病的患者治疗问题,顾军表示,相较于其他疾病,皮肤科疾病症状更容易从表面诊断。为了解决疫情期间皮肤疾病患者无法到医院就诊的难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带领多家医院开展了一带一路友好医院项目,通过网上义诊的方式解决患者就诊难题。

“疫情期间,我在某平台直播义诊关于银屑病患者疫情期间自我管理的课程点击率达46万,义诊一周共接待患者504人,其中最多的一天接待患者120人。”顾军说,皮肤科疾病更适合疫情期间的网上义诊,在节省患者路程时间的同时,减少了路程中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

寻找新手段 创新治疗方法

在整合医疗资源、完善学科建设的同时,医药创新是从技术层面解决患者治疗困难的另一途径。曾小峰表示,创新是医生永远的追求,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力,而医药企业在创新上的不断探索是十分重要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医药科学更新较快。“新时期医药创新手段的突破性进展改变了过去的治疗模式,从传统治疗方式到靶向治疗再到生物制剂,如TNF-α受体融合蛋白,新药物的出现都已经大大改变了我们过去治疗的理念,对类风湿的治疗可以说已经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现在正是科技发展的一个风向口,风湿免疫方面的治疗也是创新科研的聚焦点。”曾小峰说,生物制剂属于更精准的治疗,其安全性也已有明显的提高。

曾小峰说,医学发展的循证医学证据,它经典的教材可以从生物制剂研发过程到进入临床的过程,是完整的循证医学证据链条。

“好的医药创新产品是医生治疗患者疾病的‘武器’。”顾军表示,例如治疗银屑病的生物制剂就是转化医学成功的典范。从银屑病的治疗发展来看,生物制剂的运用带来了临床疗效的突破性进步,生物制剂的疗效,无论是患者还是医生,用过的都能体会到,可以说是革命性的。随着遗传学和免疫学进展,银屑病的发病机制逐渐清晰,由此不断研发了多种创新药物和治疗手段,在生物制剂研发上不断有新突破。生物制剂已经是临床上治疗重症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   

(责编:乔业琼、孙博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