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八种原因悄悄升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适合吃点啥

2020年07月24日07:32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也是诱发各种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那么,生活中哪些原因会让你的血压悄悄升高?高血压患者可以吃哪些水果?哪些蔬菜有助降压?

八种原因,高血压找上门

美国《预防》杂志网站总结了生活中可能让高血压找上门的8个原因。

1.太依赖方便的加工食品。调查发现,欧美国家平均每个人从加工食品中摄入的盐占总摄入量的80%。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吃的加工食品也越来越多。方便面、火腿肠、面包、早餐麦片、薯片、披萨、罐头、意面酱等都是含盐大户,盐摄入过多直接影响血压,增加心脏负担。所以,别为了图省事而常吃加工食品。一般来说,身体健康者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糖尿病非高血压患者每天摄入量应在5克以下,高血压患者和糖尿病肾病患者不超过3克,如果病情加重,则控制更严,每天盐摄入量不应超过1克。

2.每天过量饮酒。对于有饮酒习惯的人来说,适度饮酒(女性每天一杯,男性每天两杯)往往不会造成大问题。研究表明,适量饮酒甚至有助预防心脏病。但频繁酗酒会导致血压长期升高,还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促使心脏病发作和中风。

3.缺乏锻炼。大量研究证实,缺乏锻炼、久坐不动与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的发生密切相关。而且,会加速动脉硬化,迫使心脏和血管更加努力地工作。

4.长期承受压力。如今,繁重的工作、排满的时间表、充满挑战的人际关系,让人们长期处于压力之下。人体会分泌激素,引起血管收缩,造成排血时阻力加大,令血压升高,随之人体将产生一系列变化。

5.感到孤独或与社会隔绝。当你感到孤独或被孤立时,可能不一定会感到压力,但当这些感觉持续存在时,就会引发危险的应激激素释放,从而导致血压升高。

6.睡眠呼吸暂停。如果你的伴侣经常抱怨你打呼噜,可要引起重视了。通常来说,睡眠不足会通过增加应激激素的释放量,或增加你对垃圾食品的渴望,导致体重增加,进而升高血压。与睡眠有关的高血压,最主要的原因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这种病会导致睡眠中断和体内氧气含量下降,身体对此做出的反应就是血压升高。

7.有其他健康隐患或服用了某些药物。有些疾病会与高血压狼狈为奸,比如甲状腺疾病、肾血管疾病和皮质醇增多症等,它们都会进一步升高血压。此外,一些常见药物也会升高血压,如抗抑郁药、减充血剂、口服避孕药、非甾体抗炎药和泼尼松。

8.有家族病史。基因在高血压的发病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这就是为什么看似健康的年轻人仍会被诊断为高血压。而且,有高血压家族病史的人往往拥有共同的生活环境和习惯,这会增加高危人群的患病风险。

饮食调节,有助控制血压

北京朝阳医院综合科副主任医师牛红育: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通过饮食调节,有助于患者控制血压。

高血压患者可以吃些什么水果?

苹果中含有丰富的钾盐,能与体内的钠盐结合,使之排除体外。另外苹果还具有防止血液中胆固醇的增加,减少血液中的含糖量等作用。

猕猴桃汁治疗高血压、心绞痛、心律不齐,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脑动脉硬化。

西瓜汁富含VA、B、C和蛋白质、葡萄糖、果糖、蔗糖酶、谷氨酸、瓜氨酸、精氨酸、苹果酸、番茄色素、磷酸及钙、铁、粗纤维等,对高血压有很好作用。

木瓜含十七种以上氨基酸及多种营养元素,能软化血管。

柿子中含维生素较一般水果高,对于心脏病、心梗、中风都大有益处。其含有一种酚类化合物,有预防动脉硬化,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

哪些蔬菜具有降压功效?

韭菜:韭菜富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磷、钾及维生素C。并且它具有活血化瘀,理气降逆,温肾壮阳,解毒,止血等功能,对降血压也有一定的功效。

芹菜:芹菜可以清热除烦,平肝,利水消肿,凉血止血。主治高血压,头痛,头晕。

黑木耳:黑木耳可以用于气虚血亏,四肢搐搦,肺虚咳嗽,咯血,吐血,衄血,崩漏,高血压病。

大白菜:白菜叶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常食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或某些心血管病大有好处。

西红柿:对于高血压并伴有眼底出血的病人,每天早晨吃新鲜西红柿1-2个,也能收到降压、止血之效。

茄子:紫色茄子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P和皂甙等物质。常吃茄子,可使血液中胆固醇水平不致增高,从而起到降压的效果。

竹笋:竹笋具有低脂肪、低糖、高纤维素的特点,是高血压患者的适宜食物。

黄瓜:黄瓜所含纤维素对降低胆固醇有一定作用。

冬瓜:冬瓜中含钠量较低,因而是肾脏病、浮肿病、高血压患者的理想蔬菜。

海带:海带中的褐藻氨酸具有降血压作用,淀粉为多糖类物质,有降低血脂的作用。

北京朝阳医院综合科副主任医师牛红育特别提醒,高血压病是一种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的慢性病综合征,它的治疗控制亦需长期综合坚持与观察调整。饮食调节只占其治疗手段的一小部分,不能替代药物治疗及复诊监测,以防出现并发症及重要靶器官损害。

(资料来源:北京朝阳医院微信公众号、生命时报)

(责编:许晓华、李轶群)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