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小儿抽动症 最易被忽略

2019年12月27日08:16 来源:广州日报

4岁半的小明在家老是皱眉头,还总是清嗓子,喉咙里发出奇奇怪怪的声音,妈妈带他到广州市中医医院就诊。经过一系列检查,医生诊断其为“儿童抽动障碍(小儿抽动症)”。小明妈妈很疑惑,为什么孩子会无端患上这种奇怪的病?这种疾病该怎么治疗?

广州市中医医院副院长、主任中医师徐雯教授介绍,小儿抽动症是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疾病,对人格的不良影响十分常见,因此需要积极治疗。其中,良好的家庭调护可发挥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容易被忽略 误以为是小孩坏习惯

小儿抽动障碍是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疾病,又称抽动症或习惯性痉挛。主要表现为简单性运动抽动,少数表现为单纯发声抽动。男孩比较多见,多在4岁~12岁起病。

抽动症的特征是不自主的、突发的、快速重复的肌肉抽动,在抽动的同时常伴有暴发性的、不自主的发声和秽语。抽动症状先从面、颈部开始,逐渐向下蔓延。抽动的部位和形式多种多样,比如眨眼、斜视、噘嘴、摇头、耸肩、缩颈、伸臂、做出咳嗽声、清嗓声等。患儿的病情常有波动性,时轻时重,精神放松时减轻,睡眠后可消失,有时可自行缓解一段时间,但在紧张、焦虑、疲劳、睡眠不足时可加重。患儿智力一般正常,部分患儿可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情绪障碍等问题。

由于抽动症状较为局限,程度较轻,对日常活动影响少,常易被忽略,多数家长未意识到这是病态,认为是小孩的坏习惯或调皮所致,常责骂、训斥患儿,导致病情加剧。

专家支招:干预需注意五方面

徐雯介绍,小儿抽动症对人格的不良影响十分常见,有的在抽动控制后仍不能适应社会,所以,对本病治疗的同时,应注意心理的调节。儿童抽动症的调护又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良好的家庭调护可发挥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她支招如下:

1.家长应仔细观察孩子日常行为,一旦出现一些持续的、不自主的动作,如眨眼、清嗓子、耸肩、缩颈、喉中鸣响等,即使没有太明显的抽动症状,也应及时带小儿到医院就医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2.患儿家长应理解疾病的性质和特征,减缓或消除担心和焦虑,不要让自己的不良情绪影响到患儿。充分理解患儿的种种怪异表现是病态,而非调皮、故意做作,给予正确的教育以及耐心的帮助。

3.父母应该合理安排患儿的学习、活动及日常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紧张和疲劳。对于发生抽动的患儿,可让其有节奏地缓慢地做腹式深呼吸,从而减少抽动症状。同时,应尽量转移注意力来减轻患儿的症状及痛苦,可以给孩子讲故事、听音乐或者一起玩游戏来缓解病情。

4.避免引发患儿精神紧张的种种因素,不要在患儿面前与外人谈论患儿的病情。与老师充分沟通,让其了解孩子病情,避免当众批评、训斥患儿,建议采用鼓励式教育,建立患儿的自信心,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5.季节更替时,气候变化明显,应注意患儿的衣食住行,适时增减衣被,谨防感冒,因为感冒容易引发患儿抽动症发生或症状复发、加重。

饮食调理:不进食过甜过咸的食物

徐雯介绍,小儿抽动症患者在饮食上也要注意:

1.不适宜进食过甜过咸的食物。有研究发现,糖可引起情绪不稳定、反复无常、激动、爱哭和摔东西毁财物。过咸可导致体内钾(钠)盐积蓄,出现反应迟钝、嗜睡等表现。另外,也不应饮用茶水、可乐、咖啡等易致精神兴奋的饮品。

2.适宜吃高钙的食物:当血清钙较低时,肌肉、神经兴奋性增强,易出现手脚抽动、夜间磨牙、易惊等症状。故宜多吃些富含钙质的食物,如牛奶、豆类、瘦肉、鸡蛋、绿叶蔬菜等,同时可适当补充鱼肝油(维生素D)。

3.应给孩子多吃富含铁质和含锌的饮食,如蛋黄、海产品、坚果类、豆类、动物肝脏、瘦肉、谷类等。

推荐几则食疗方

1.瘦肉莲子汤:

用料:瘦肉125克,莲子(连心)30克,百合(干品)15克。

制法:瘦肉切块,飞水去肉腥,与莲子、百合同置于砂锅内,加适量清水煮汤,沸后转慢火煮2小时,加少许盐后即可食用。

功效:益气健脾,清心安神。

适应症:适用于心脾两虚之抽动症。

2.百合鸡蛋汤:

用料:百合(干品)30克,鸡蛋2个,冰糖适量。

制法:鸡蛋连壳洗净,百合浸泡约4小时后,与鸡蛋置于砂锅内,加入适量清水,沸后转慢火煮约1小时,捞出鸡蛋去壳后复入锅中煮约20分钟,加入冰糖溶化后即可食用。

功效:养阴润燥,清心安神。

适应症:适用于心脾不足、心神不宁所致之抽动症,表现为抽动、烦躁、夜睡不宁等。

3.水蛇淮山杞子汤:

用料:水蛇120克,瘦肉30克,淮山(干品)20克,枸杞子15克,陈皮3克。

制法:水蛇去皮及内脏,洗净后与瘦肉一同飞水去肉腥,与淮山、枸杞子、陈皮同置于砂锅内,加适量清水煮汤,沸后转慢火煮2小时,加少许盐后即可食用。

功效:祛风通络,健脾柔肝。

适应症:适用于肝脾两虚之小儿抽动症,尤其是抽动症状较明显者。(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青梅 通讯员高三德)

(责编:许晓华、李轶群)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