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过药食同源的那些坑【2】
切勿跟风 人参不是“大力丸”
人参作为补品中屹立不倒的“网红”,长期受到人们青睐,不少人觉得身体虚亏就服用人参、黄芪等补气药,认为吃得越多或者每天都吃就可以使身体强壮。王庆军表示,身体亏虚不仅仅是只有气虚,还有阴虚、阳虚、血虚等情况,对阴虚体质的人,人参是不可用的,盲目吃人参、黄芪,反而会损耗阴津,使症状加重。
再比如龙眼,是具有丰富营养价值的美味水果,其含有丰富的糖类、多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C、K)以及无机元素钾、磷等,还含有蛋白质、脂肪以及多种矿物质等。同时,龙眼也是一味传统的滋补中药,具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功效,然而龙眼属于甘温之品,吃多了容易滞气、腹胀、便秘。另外,阴虚者因体内生热而虚火旺盛,如果吃了龙眼会导致内热更盛,容易出现牙龈红肿、口腔溃疡、咽干、咽痛、便秘等“上火”症状。王庆军举例说。
然而,层出不穷的“保健新品”和模棱两可的“保健秘方”还是让不少人“入坑”。王庆军就针对现在药食同源出现的乱象进行了总结。
首先就是过分夸大或者信任“食补”“食疗”。很多人认为食补、食疗可以想怎么补就怎么补,想吃多少就吃多少,“盲目进补”不可取。
其次是滥用“药食同源”药物。民间还有些人自制“药物食品”用以保健,比如认为甘草有益则长期拿来泡茶喝,实际上,久服甘草可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还有不少人不明白药食同源配伍所起到的关键作用。一方面中药有“性味”之分,药食同源的药物都有“寒热温凉”四种特性,药食的特性要针对身体的不同状态,只有在应用得当时才能起到“补”的效果,反之则越“补”越乱。另一方面,如果不懂得药物的配伍,“寒温”乱用,不仅不会见效,反而可能危害健康。
“国家发布的药食同源目录,是经过充分检验论证的。切勿胡乱食用没有列在清单之内的药材食材。同时,即使清单之内的药材食材也要使用对路,这些药材食材长期食用是否对症、能否达到养生乃至治病的目的,还需要医生指导。”王庆军表示,要避免相信那些夸大其词的宣传,食疗不能取代药物治疗。同时,也切不可对药补期望过高,有病一定要去医院,切忌自己乱添加药材,希望靠食疗来治病的群众,最好别抱这种想法。
没有一种药食同源的物品是可以长期久服的,因为人的体质或者是身体状态是处在一种不断变化当中的,每一种物品都具有偏性,一旦长期久服都会对身体产生“矫枉过正”地影响,因此,服用任何药食同源的物品都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当身体某一阶段的偏性得以纠正后就应该停止服用。王庆军强调说。(王小飞)
![]() |
- 人民健康APP
人民好医生APP
热门点击排行榜
联系我们
人民健康网微信 微信号:rmwjkpd 公众号:人民网健康 |
人民健康网微博 微博昵称: 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
电话:010-65367951 邮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