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中国高血压防治现状蓝皮书2018版》在京发布

2019年08月27日09:03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8月25日,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分会主办,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承办的“中国心脑医学大会”新闻发布会暨《中国高血压防治现状蓝皮书2018版》(以下简称《蓝皮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宁玲教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李南方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陈鲁原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赵性泉教授出席发布会,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陈源源教授担任发布会主持。此次新闻发布会上,与会专家也就《心脑共患疾病血压管理共识》的筹备工作及《单片复方制剂降压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进行了介绍并现场答记者问。

《中国高血压防治现状蓝皮书2018版》发布仪式

《蓝皮书》是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指导下,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分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血管疾病预防与治疗分会、中国高血压联盟、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和心血管健康(苏州工业园区)研究院多个学术机构联合编写推出,从多个纬度展现中国心血管领域的现状和防治方向,对推进我国的心血管疾病防治事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会上,李南方教授指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长,全国年平均新增高血压患者1000万人,患病人数达2.445亿。随着近年高血压防控工作的落实,高血压的控制状况虽有所好转,但依旧处于较低水平。新版《蓝皮书》的发布将促进我国高血压防控的持续改进,为相关政策与策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

霍勇教授作为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治现状系列蓝皮书编委会主任委员,介绍了2018版《蓝皮书》的内容要点。《蓝皮书》仍坚持以中国的数据为主,以需要呈现的核心问题为主要内容,即目前的高血压防治形势严峻,主要的原因分析。并检索近10年的文献,尤其2015年以后新增文献,尽可能纳入所有国内进行、在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研究。

《蓝皮书》作为高血压防控体系的科学基础。同时,在心血管健康联盟的框架下,孙宁玲教授牵头推动了高血压达标中心在全国多家医院的建设,并付诸实践,惠及于民。高血压达标中心针对具备医联体或医共体建设任务的医院,提升牵头医院的区域示范作用,并与基层医院形成良好的双向转诊制度,使得疑难诊治在三级医院,慢病管理在基层医院,旨在加强基层高血压的规范化诊疗,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达标率,使更多患者获益。

值得注意的是,《蓝皮书》针对现阶段我国高血压防控现状问题提出了以下建议要点:

1、我国高血压的发病趋势呈以大、中城市为热点的岛状分布。政府及医疗机构应高度重视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2、高血压防控主力在基层,建立以县域为主的三级防控体系和基层临床路径将是未来的防控部署重点。

3、青少年超重是高血压发病前移的重要因素,建议在学校设定配餐标准,增加青少年运动量。

4、规范的血压测量、提高高血压相关科室重视、提高门诊血压测量率、规范家庭血压测量对血压的控制及管理具有很大的益处。

5、针对临床上难治性、特殊类型及有合并症的高血压比例偏高的问题,提倡早期联合治疗以实现血压达标。

6、功能社区在高血压防控中的作用尚待进一步发挥,针对这一问题,动员工会和妇联将血压管理纳入单位日常管理中将是有效的措施。

总体上,完善三级防控体系,规范对科室、医生和患者的管理是今后高血压防治的核心。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宁玲教授

孙宁玲教授谈到,尽管我国临床研究起步晚、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仍十分明显,但可喜的是,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临床研究的投入,我国开展高水平临床研究的条件和临床研究管理的质量已得到显著改善,中国研究者也在这个舞台上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赵性泉教授重点介绍了《心脑共患疾病血压管理共识》撰写背景及意义。赵性泉教授指出,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共同的危险因素,但是心血管和脑血管在血压管理上存在较大差异,心脑血管共患疾病的血压管理目前无据可循,基于此背景,将启动此专家共识的撰写。

陈鲁原教授指出,临床实践中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令人堪忧,使用SPC对提升我国高血压达标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大多数高血压防治指南推荐ARB或ACEI与钙拮抗剂或利尿剂联合,属优先推荐联合治疗方案。临床上正在应用的大部分复方制剂也都属于这两种情况。但一些基层医院还普遍存在使用传统配方SPC的情况,对于传统的配方,建议根据患者病情选择SPC种类,不仅要考虑到患者血压升高类型,也要充分考虑患者合并症等情况。

会上,霍勇教授认为,高血压的防控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政府、专业学会、医生、媒体和公众等多方合力,共同行动来开展防治工作。

(责编:蔡熊更、权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