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这才是“双满意”医院该有的样子

姚常房

2019年08月16日16:32 来源:健康报网

“去之前,没人告诉我们得了第一名,只说做得很好,分享一下经验。”6月15日,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发布了全国改善医疗服务第三方评估阶段性结果,在患者、医务人员“双满意”的综合医院排名中,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拔得头筹。说起这个成绩,吉大一院院长华树成脸上写满笑意。这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医院,能够让患者和医务人员都满意?近日,记者来到该院一探究竟。

为医务人员

做实每件小事

“员工之所以满意,实际上就是一些小事情,我们想到了,也做到了。”华树成说。

吉大一院新生儿科副主任周琪说:“无论节假、昼夜,因门诊、教学、会诊等事情一天之内高频出入医院是常有的事儿。有个随时能停的免费车位,是工作效率的保证。”现在,该院有3层地下停车场、1000余个车位,全部免费给医务人员使用。为保障员工就餐,增加员工“战斗力”,该院食堂用餐全部免费,饭菜种类丰富。“厨师们都是换着花样做”,这让急诊外科医生刘玉忠很满意。

“推倒重来”的晋升制度激发了员工们的积极性,让一批能干、肯干的管理人才有了施展才华的空间。华树成说,医院在中层管理干部换届工作中,把全部科室的岗位空出来,重新竞聘上岗,“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使人尽其才”。

于婧就是脱颖而出的人才之一。“我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得替大伙儿管好这个家。”竞聘上岗4次、有着10多年护士长经历的于婧,现在掌管着医院最大的手术室,共51个手术间。她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在手术医生休息区安排设置健身器械、沙发躺椅,供应免费茶点,发明了手术室门口的U型换鞋凳,参与医工结合和成果转化……

为支持年轻医生的发展,一大波“硬核”激励政策相继推出:2014年,医院颁布《海外研修管理方案》,为优秀青年医师提供一次性国际往返机票和连续24个月每人每月逾万元资助;2017年,对不同级别儿科医生发放每人每月2000元~3000元岗位津贴;2018年,设立国家自然基金持续资助基金。青年发展基金、临床研究培养基金、交叉学科培育基金、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基金等,也为青年医生培养和科研创新提供了资金保障。

最能戳中员工心窝的还是优厚的薪酬待遇。华树成介绍,医院积极推行现代医院薪酬制度改革,体现多劳多得、同岗同酬,增加基础奖金和保健费。现今,人员成本已经占到了医院总支出的35%。

给患者提供

“硬技术”“软服务”

去年,吉大一院新生儿科迎来了一个24周胎龄、体重460克的早产儿。出生第二天,婴儿出现严重的呼吸暂停。新生儿科科主任武辉带领医护团队紧急抢救。经过127天的救治,孩子的体重长到2500克,平安回家。

正因为经受住了类似的一次又一次考验,吉大一院肩上的责任越来越重,担负起整个吉林省,乃至东北部分地区、内蒙古部分地区的疑难危重患者救治任务。华树成说,为了更好地承担区域医疗中心的重任,医院建设了高质量和高规格的胸痛中心、国家高级卒中中心、高危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和创伤中心等。2018年,医院门急诊量达474万人次,出院患者达28.2万人次,其中三四级手术占所有手术的35%左右。在药品零差率的大背景下,该院推行全程化、闭环式药学照护新模式。11名全科临床药师覆盖8个科室,通过开展入院用药教育、在院用药监护、出院用药指导和随访,为患者提供全程化药学照护。

为提高优质服务的覆盖面,让更多基层群众受益,早在2009年,该院就组建了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集团。2015年,该院成立了医联体办公室,为成员单位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便利,打造双向转诊绿色通道。目前,医联体成员单位包括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和贵州省的106家医院和21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成员单位内双向转诊6.8万余人次。

为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该院优化就医流程,完善硬件设施,提供人性化服务。(下转第2版)(上接第1版)

医院门诊楼大厅内,以门诊药房为起点向东延伸200米,开辟了独立急诊区域。在这里,急诊内科、急诊外科、急诊儿科依次排开,同时配备专门的放射线科、检验科、药房、彩超室、挂号缴费窗口,急诊区与检查区、辅助功能区的距离缩短至50米以内。急诊区设置分诊辅助岗及护理巡视岗,急诊全程陪伴直通车服务模式提升了服务质量,缩短了抢救时间。为方便医患上下行,仅医院本部就有89部电梯、16部扶梯;门急诊楼大厅设有移动儿童椅、共享轮椅等设施,供患者租借使用;建立慢病标准化“专病疗区”, 打造“无呕病房”“失智乐园”等特色专业品牌……

“研究型医院,是我刚当院长时对医院未来发展的憧憬,现在这个理想照进了现实。”华树成说,“医院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打造优势医学学科,履行教学医院使命,做好新时代人才引育,向着研究型、创新型、经营型、服务型和智慧型医院方向发展,近年来还引进了诸多‘国字号’人才,积极开拓医工结合与成果转化的新路。”

白求恩精神激励前行

“从做学生起,我就在吉林大学,白求恩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江苏籍肝胆胰外科医生陈玉国,毕业后没有回到经济发达的江苏,而是选择留了下来。医院里像他这样的医务人员还有很多。采访中,大家经常用到的一个词是“我家医院”。

华树成认为,不断强化主人翁意识,打造医院“家文化”,让医护人员没有后顾之忧,才能确保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为此,医院克服困难、挤出空间,开设免费的健身馆;每年为职工提供免费体检,为女职工及男职工配偶提供免费产检;成立24个职工社团,常年提供免费培训,超5万人次参加社团活动。

传承发扬白求恩精神,早已成为医务人员的自觉行动。该院创建了吉林省唯一的宁养院,专门为贫困晚期癌痛患者提供镇痛治疗、心理舒缓和社会支持等临终关怀服务,10余年来陪伴3500余名晚期癌症患者走完人生旅程;成立社会工作部,组建“蓝马甲”志愿服务队,目前有志愿者4449人,总志愿服务时长近11.9万个小时……

在重大灾害和突发事件医疗应急中,总能看到吉大一院人的身影。2013年,吉林省德惠市宝源丰禽业火灾事故发生后,该院收治全部30名重症伤员,无一人死亡;2015年,韩国一考察团在吉林省集安市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医院收治的17名伤员全部转危为安;2017年,吉林省松原市燃气管道爆炸,医院派出紧急医疗队参与救治……

近几年,吉大一院深入挖掘新时代白求恩精神内涵,医院一线医护人员组成的编写组先后赴白求恩出生、学习、工作、战斗、牺牲之地进行实地调研。目前,医院已经完成了22万字的《寻根白求恩》一书,即将付梓出版。

(责编:李轶群、杨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