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魏文斌:人工智能对医疗服务模式和分级诊疗有积极作用

2019年03月03日17:33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人民网北京3月3日电 (董童)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兼眼科主任魏文斌教授于3月3日做客由人民网·人民健康主办的“健康中国人”系列圆桌论坛。在“医疗健康与人工智能”主题论坛上,魏文斌教授提出,人工智能在眼科领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在未来,人工智能对医疗服务模式,对分级诊疗能起到积极作用。

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兼眼科主任魏文斌教授

魏文斌教授指出,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为例,有三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都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问题,这是65岁以下患者失明的首要原因。多数40岁到60岁的糖尿病患者工作相对紧张,对自身健康关注较少。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可防可治的,早筛查早治疗,9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就不会失明。

魏文斌教授介绍,最简单的筛查方法就是眼底照相。通过眼底照片,能看到视网膜血管情况,反映全身病症。一般糖尿病患者眼底会有出血、渗出,会有糖尿病特征性的眼底改变。糖尿病患者每年都应该进行眼底筛查,眼科医生可以通过照片来诊断。如果有问题,就进行分级诊疗:病变轻,可以随访观察;病变重,需要转诊、干预,或进行激光治疗等等。

目前,我国约有一亿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应用人工智能进行病变筛查。目前在北京一些社区已经开始试点,通过人工智能节省医生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通过人工智能做分级诊疗,对已有糖尿病眼底改变的患者进行激光,药物或手术治疗。

眼底照片可以反应出许多全身病,例如高血压眼底病,黄斑变性等多种病。这需要多个影像检查组合后进行判读;通过眼底照片对人工智能进行标记,让它知道各种病变的表现类型,然后作为辅助诊断系统。

此外,人工智能在近视防控上帮助也很大。我国现在近视发展的情况非常严峻,表现为两大特点:一是近视发病年龄明显提前,幼儿园的孩子就有相当一部分患有近视,小学生比率已超过30%,初中生达到70%,高中生是80%-90%;二是高度近视占比明显增加,在我国的近视人口中,有20%是高度近视。

魏文斌教授提出,我国目前对近视的危害认识还存在不足,许多人认为近视后戴眼镜或做手术即可得到改善。但对于高度近视的人来说,近视的发展是不会停止的,眼底会发生萎缩和一系列病变。在成年人当中,因近视导致视力低下的比例非常高。近视随着人的寿命变长也在发展,会有一系列的并发症,比如黄斑病变、视网膜脱离、失明等。所以要对青少年近视的防控加大力度,从而降低高度近视的比例。

北京同仁医院与教委合作,对中小学生进行近视筛查,从眼轴变化、屈光度变化、散光变化,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变化的规律中,发现导致近视发展的危险因素及近视发展的高危人群。对于这些高危人群,要采取有力措施进行预防。比如通过人工智能的可穿戴设备,统计近距离用眼时长,看手机等电子产品时长,户外运动时长等数据,让容易得近视的孩子加强户外活动,或者进行一些预防性的干预措施等。通过这些措施,进一步落实八部委提出的2023年小学生近视率下降0.5%—1.0%的要求,切实降低我国近视的增长趋势。

(责编:许晓华、孙博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