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预防Rh溶血 尽量生下第一胎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妇产科教授 黄亚绢

2019年02月13日09:35 来源:健康报网

怀胎十月,孕育一个小生命往往牵动着年轻夫妇以及他们身后两个大家庭的殷殷期盼。就在大家喜接新生命到来时,不幸却悄悄降临:宝宝发生新生儿溶血。由于医学常识的缺乏,很多家庭可能一辈子都不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甚至以“怪胎”“营养不好”等荒诞的说法麻痹了自己。殊不知,这是一种由于孕妇和宝宝血型不合所导致的溶血——新生儿溶血。

母亲是Rh阴性血型,属稀有血型,若她丈夫是Rh阳性血型,这两种血型的人结婚,产出的宝宝就会产生一定比例的Rh溶血症。在所有溶血症里,Rh阴性溶血症约占14%,一旦发生,可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溶血是怎么产生的

胎儿由父亲遗传获得母体所不具有的血型抗原,在胎儿红细胞通过胎盘进入母体后,该血型抗原即刺激母体产生相应的血型抗体。当这种抗体进入胎儿血循环与其红细胞上的相应抗原结合时,可破坏红细胞,出现胎儿溶血现象。大量溶血造成严重贫血、低蛋白血症和心力衰竭,最终导致胎儿全身水肿;宝宝出生时黄疸往往不明显,但很快出现并迅速加重。溶血产生的大量未结合的胆红素,透过血脑屏障导致胆红素脑病,即患儿出现双眼凝视、呕吐、哭叫、惊厥等,这样的孩子即使存活下来也可能有智力落后等后遗症。

Rh溶血病是因为母亲红细胞缺乏D抗原(Rh阴性),而胎儿红细胞具有D抗原(Rh阳性),母体所产生的DIgG抗体在进婴儿体内后即产生免疫性溶血。

但Rh阳性(具D抗原)母亲如缺乏Rh系统其他抗原(E、C等)而胎儿具有这类抗原时,也可产生Rh溶血病。Rh溶血病中以RhD溶血病最常见,其次为RhE溶血病。Rh溶血病一般较少发生在未输过血母亲的首次妊娠中。这是因为Rh抗原仅存在于Rh猿和人的红细胞上,此抗原初次致敏需0.5毫升~l毫升血液,但在首次妊娠时母血中只有少量(0.05毫升~0.1毫升)胎儿血,不足以使其母亲致敏;或者,即使致敏,也属原发反应,抗体既少又弱;开始产生的抗体基本是IgM,不能通过胎盘,到以后产生IgG时,胎儿已经娩出而不致受累。

Rh溶血病症状随胎次增多而加重,这是由于在首次分娩时有超过0.5毫升~l毫升胎儿血进入母体循环,而第二次致敏仅需0.01毫升~0.1毫升胎儿血,并很快产生大量IgG抗体所致。

也有未输过血的Rh阴性母亲在首次妊娠时也会发生Rh溶血病,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这可能是因为Rh阴性孕妇的母亲为Rh阳性,使孕妇本人在出生时已接受了其Rh阳性母亲的抗原而致敏,若其首次妊娠胎儿为Rh阳性(D/d),在孕期即可使其再次致敏,很快产生抗D的IgG通过胎盘便引起胎儿发生RhD溶血病。

Rh溶血病如何防治

年轻夫妇要尽早了解自己的血型,不仅仅是简单的A型B型,起码能够有意识地去医院查查自己的Rh血型。

女方一旦发现自己是Rh阴性者,就必须高度警惕,不要轻易流产。第一胎最好能生下来,以免日后因为没有孩子而懊悔莫及。这其中的道理,相信大家看了上面的文字后已经有所体会。

对于Rh阴性孕妇既往有死胎、流产史,本次妊娠中Rh抗体效价由低升至1∶32或1∶64以上。如果测定羊水胆红素值增高,且羊水磷脂酰胆碱/鞘磷脂比值>2(提示胎肺已成熟)者,可考虑提前分娩,以减轻胎儿受累。

对重症Rh溶血病孕妇产前监测血Rh抗体滴定不断增高者,可给予反复血浆置换治疗,以换出抗体。减轻胎儿溶血。

胎儿水肿或胎儿Hb<80g/L,而肺尚未成熟者,可行宫内输血,直接将与孕妇血清不凝集的浓缩红细胞在B超监护下注入脐血管。有条件者,每次输血后应输注一定剂量的免疫球蛋白。

对于新生儿处理,重点是降低胆红素,防止胆红素脑病。目前有光照疗法、换血疗法、药物治疗,以及纠正缺氧、防止低血糖、低体温等相应其他治疗,可视具体情况而定。

预防Rh溶血,除了尽量生下第一胎以外,Rh阴性妇女在娩出Rh阳性婴儿72小时内,应尽早肌注抗RhDIgG300mg,以避免致敏。下次妊娠29周时再肌注300mg,效果更好。

对Rh阴性妇女的流产者,产前出血、羊膜穿刺后或宫外孕输过Rh阳性血时,也应肌注同样剂量。

(责编:李轶群、杨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