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8年最受关注的10大养生方式【10】
对照看看你做对了吗?
【补药】
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讲究养生保健。滋补药并不是万能的,有些人过分迷信补药,反受其害。那么,吃滋补药到底有哪些注意事项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忌以药代食
药补不如食补,重药物轻食物是不科学的。殊不知许多食物也是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如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药能补脾胃。很多日常生活中的食物就有很好调理身体的作用,切不可认为只有药物才是首选。
忌越贵越补
“物以稀为贵”,昂贵的传统中药如灵芝、冬虫夏草、鹿茸之类,凡治疗保健均有一定的适用对象,故应根据需要来确定是否选用,切勿凭贵贱来分高低,尤其老年群体更应以实用和价格低廉为滋补原则。
忌无病乱补
中医强调,进补原则是“虚则补之”。中药养生,重在补虚,对于无病也不虚的人,根本不需要使用药物,他们的养生以非药物为主。而虚症又分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等,对证服药才能补益身体。不分虚实诸证,乱用补药,只能越补越糟。中药滋补大忌就是不辨体质而随意乱补,盲目跟风。所以,进补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缺什么,补什么”才能事半功倍。保健养生虽不像治病那样严格区别,但起码应将用药对象分为偏寒偏热两大类。
忌多多益善
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可引起腹胀,不思饮食;进补更不是滋补药的随意叠加。对于进补过度的人,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上火。
忌重“进”轻“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庭天天有荤腥,餐餐太油腻,这些食物代谢后产生的酸性有毒物质,需及时排出,而生活节奏的加快,又使不少人排便不规律甚至便秘。近年来,养生提倡“负营养”的理念,即重视人体废物的排出,减少“肠毒”的滞留与吸收,提倡在进补的同时,亦应重视排便的频率和通畅。
忌恒补不变
有些人喜欢按自己口味,专服某一种补品,继而又从多年不变发展成“偏食”“嗜食”,这对健康是不利的。因为药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疗作用,亦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会影响体内的营养平衡。尤其是老年人,不但各脏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更需要全面地系统地加以调理。
导致上火的药未必都是补药
只要药性偏温热,包括我们炖肉做菜用的桂皮、丁香,虽无补益之效,但却足以上火。相反,能补阴的阿胶,药性却是平的,它不仅不会上火,在《伤寒论》中,张仲景还用它治疗因为阴虚导致的上火,这就是至今用来治疗阴虚所致失眠的名方——“黄连阿胶汤”,方中用到阿胶黄芩白芍,通过补阴而去火。
之所以误会阿胶上火,因为人们用阿胶滋补时,总喜欢添加其他药物或者食物,药物中比如人参、黄芪,食物中比如核桃、桂圆,其中任何一种都比阿胶要热,去掉了阿胶单吃它们都足以上火。相反,如果去掉了这些,单吃阿胶,就全无上火可能了。
补药滋腻并非都是缺点
阿胶性质滋腻,而滋腻会影响消化。滋腻是中医形容药性厚重、浓郁的术语,这类药是要用来奠定人体之阴的,能被委以如此重任者,自然要有如此的质地,治感冒、疏肝郁的药倒是一点都不滋腻,但你绝对不可能指望它们夯实你的生命根基。但与至关性命的补阴来说,滋腻带来的“碍胃”问题,远不及抗生素消炎、降压药降压时的副作用,因为后者有时是不可逆的,比如听神经损伤,比如肝肾损害。
而补阴药的滋腻问题,只需要几个小办法就可以解决。比如为消除阿胶滋腻之势,包括平时吃阿胶时最好是一块阿胶膏,配一杯“陈皮茶”,不仅味道上很和谐,陈皮的芳香温燥之性完全可以纠正你所担心的滋腻。
- 人民健康APP
- 人民好医生APP
热门点击排行榜
联系我们
人民健康网微信 微信号:rmwjkpd 公众号:人民网健康 |
人民健康网微博 微博昵称: 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
电话:010-65367951 邮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