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兼收并蓄 融合创新 开放包容

改革开放40年 中医药焕发新光彩【3】

崔元苑

2018年12月20日08:40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中医药科研成果丰硕 特色教育体系基本形成

中医药的振兴与发展离不开人才发展和培养。人才是中医药繁荣学术,提升疗效的强大支撑和基础。

经过40年的发展,中医药教育已由单一中医专业,增设了中药、针灸、推拿、骨伤、文献学等多种专业,院校、函授、在职、师承等多种模式教育并举,基本形成院校-毕业后-继续教育有机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初步建立社区、农村基层中医药实用型人才培养机制,实现从中高职、本科、硕士到博士的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民族医药等多层次、多学科、多元化教育全覆盖。

“提高中医人才培养水平需要结合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两方面的优势。”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指出,中医人才培养的重点是养成中医思维。学生要学会用中医思维解决问题。

“中医药大学现在每年培养的毕业生有将近几万人。这是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相结合取长补短的效果。适应了当前对中医医疗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和医疗形势的变化,提高了中医人才培养的水平。”张伯礼介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全国有高等中医药院校42所(其中独立设置的本科中医药院校33所),是1977年(17所)的近2.5倍;加上252所高等西医药院校或非医药院校设置的中医药专业,在校学生总数达79.57万人,达到1977年的200倍。

40年,在校中医学生200倍增长的后备力量,是中医教育改革不断探讨新思路取得的进展,是中医药的火种得以赓续绵延的保障。

传承不泥古,中医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近年来,我国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强关键技术研发,特别是在中西医协同实施重大疾病科研攻关中,不断提高科技含量,结合临床经验,研发出更多高质量、高水平的中医药产品。

国家在中医药科研上的投入逐年增长。2005年-2012年,“973计划中医理论基础研究专项”总经费5.2亿元;2016年全国中医药科研机构经常费收入由政府拨款部分达1.73亿元。2018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专项经费达5.6亿元。

截至2016年,有50项中医药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其中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中成药二次开发等6项获科技进步一等奖。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2011年美国拉斯克临床医学奖、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和2016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根深方能叶茂,叶茂才能参天。把中医药这一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既需要年富力强的创新力量,也离不开名老中医特别是国医大师的率先垂范。2017年,我国评选表彰了30名国医大师和100名全国名中医。启动了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推进第六批师承以及中医、中药、中医护理等人才项目。

改良和厚植中医药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土壤”,推动中医药人才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引导中医药人才下沉到基层,建设出一支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素质“医师队伍”,这是做好中医药传承与发展的根基所在。

(责编:李轶群、杨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