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湘潭市中心医院袁光雄:提高医疗质量,注重专科业务发展

2018年10月12日10:47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袁光雄主任是急诊科及重症监护室主任,带领急诊科团队在改善医疗服务行动中所做工作如下:

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严格贯彻执行医疗卫生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做到依法执业。健全并落实医院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特别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进行了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严格基础医疗和护理质量管理,强化“三基三严”训练并进行考核,科室每月进行培训,每个季度进行相关理论及急救技能的考核。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因病施治。重点是贯彻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坚持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建立了药品用量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机制。

加强科室能力建设,做到专业设置、人员配备合理,湘潭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包括本部急诊内外科、EICU、院前急救、南院区急诊科,专业技术人员总数137人,其中医生38人,护士99人。科室尤为注重中青年医生培养,科室在人员培养方面有规划,方向明确,并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许俊、黄峰、朱云龙、龙臣、吴俊雄等均有各自的发展方向。科室的中层力量强大,为科室的发展和安全奠定了基础。急诊科医务人员相对固定,值班医师胜任急诊抢救工作。实现急诊会诊迅速到位,急诊、入院、 “绿色通道”畅通,拥有大量的抢救仪器设备,呼吸机、心肺复苏机、除颤仪、洗胃机、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血滤机、床旁B超机、支纤镜、血气分析仪、肠内营养泵、输液/注射泵、免疫定量分析仪、降温毯等等,从而有效提高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

针对临床用血,科室进行培训,力求科学合理用血,保证血液安全。规范消毒、灭菌、隔离及医疗废物的处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科室每月召开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的工作会议,积极整个落实各级质量检查发现的问题,做好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工作。

提高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增进医患沟通

医护人员自觉维护病人的权利,充分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科室定期对全部人员进行礼仪培训,随时检查服务用语的使用,杜绝生、冷、硬、顶、推现象发生。建立了医患沟通制度,规范用语,主动与病人交流,耐心向病人交代或解释病情,要求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EICU通过电话随访出院患者,收集科室服务中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改进提高。

注重专科业务的发展

设有脑血管病、亚低温治疗、重症超声3个亚专科,其中脑血管病为目前重点发展方向,亚低温治疗为下一步工作重心和发展方向。

脑血管病:(1)医院已经计划在车站路老公安局位置建新急诊大楼,建成后急诊科整体搬迁,新的急诊科拥有急诊专用的CT机、磁共振机、介入导管室、检验中心,能更快速全面的处理任何脑血管病人(2)提高卒中中心在筛查、随访、康复治疗等方面工作质量。( 3)加入了天坛医院牵头的中国卒中临床研究网络。( 4)分批次、多人次到全国各卒中中心学习,特别是加强神经介入方面的学习(5)进步一协助中华医学会完善脑卒中专家共识,将我们成功的卒中中心经验向全国推广,以带动全国脑血管病的诊疗水平。

亚低温治疗(1)成立湖南省亚低温治疗中心(2)成立专门的亚低温治疗专家组(3)分批次、多人次到各亚低温治疗有经验的医院参观、学习、进修。

严格医药费用管理,杜绝不合理收费

严格执行国家药品价格政策和医疗服务收费标准,严格执行药品收支两条线,禁止在国家规定之外擅自设立新的收费项目,严禁分解项目、比照收费和重复收费。

加强职业道德和行业作风建设,树立良好医德医风

每年在科室内开展评先评优的活动,使科室职工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工作中坚持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让医务人员形成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文明行医的新风尚。严禁医务人员收受、索要病人及家属的“红包”和其他馈赠;严禁医务人员接受医疗设备、医疗器械、药品、试剂等生产、销售企业或个人以各种名义给予的回扣、提成和其他不正当利益。

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

包括护理工作模式的转变、临床护士的配备及弹性调配、责任制整体护理的落实、护士积极性的调动、患者满意度情况等。具体开展情况如下:

1、成立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领导小组;2、健全了有关规章制度,明确了岗位职责;3、改变工作模式,实行责任护士包干制护理;4、设立护理责任组长,实行APN派班,合理利用人力资源;5、切实落实急诊护理职责,提高护理质量;6、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提供全程化、无缝隙护理;7、定期开展优质护理礼仪培训,改善病房环境,提供各种便民服务措施,提供人性化护理;8、实施了特色服务,突出了“挽救生命、珍爱生命、维护健康”的主题;9、坚持危重患者“先抢救,后付费”,建立了绿色通道,保证绿色通道畅通无阻;10、强调主动服务意识,倡导亲情化护理,为患者提供全程陪伴护理;11、建立绩效考核措施,建立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的激励机制;12、夯实基础护理,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定期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

袁光雄主任带领的急诊团队在曾建平院长的指示和指导下建立了以急诊科为主导的脑卒中中心,自2017年成立卒中中心,至目前正好是一周年。一年来,湘潭市中心医院的绿色通道接诊了700多例卒中患者,其中符合指征并进行溶栓治疗的有300多例,患者入院到上溶栓药物的中位数时间为25分钟。因为得到了院领导层面的大力支持,组建了一支多学科合作的卒中团队,通过大家的团结协作及努力奋斗,实现了无一例投诉、无一例纠纷、无一例欠费的良好运行情况。得到广大民众的肯定和好评。

以急诊科主导多学科模式下的静脉溶栓,急诊科采取24h 急诊科卒中二线医生( 有神经内科医师培训及参与) 待命; 急诊医师院前急救过程中即可初步判断病情, 与神经内、 外科、 重症医学科、 CT 室等相关科室沟通交流, 如明确初判可绕行急诊科分诊直接行CT 确诊并溶栓治疗甚至救护车上溶栓治疗; 院内接诊的患者由急诊卒中团队( 由急诊医师、 神经内科医师、 护士等经培训后组建) 组织患者及家属观看脑卒中宣传视频并进行规范化的语言沟通; 急诊卒中团队护送患者至CT 室并溶栓及介入治疗。急诊科为主导联合多学科进行协作为AIS 患者进行溶栓治疗似乎是一种优化模式。急诊科作为医院“ 门户” 及“ 通道” 的优势, 使患者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进行溶栓,为患者争取了大量的时间。急诊卒中中心相关医护人员培训到位、 院内配套流程优化, 多学科的协作得以快速施行, 在急诊科平台救“ 急” 的概念引导下, 明显缩短各环节的时间延误从而使DNT 缩短, 而在神经内科、 重症医学科、 CT 室、 介入室等多学科的协作支持下, 又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急诊溶栓患者的安全。急诊科主导多学科协作模式下AIS 患者的静脉溶栓治疗有可能成为未来国内医院治疗AIS 的主要趋势。

推荐急救人员至少熟练掌握一种卒中评估量表;院前急救人员预先通知接诊医院,并将患者信息预先传递给接诊医院;将患者转运至指定地点,最好直接转运至CT室;预设问题及时规范化回答家属各种疑问,尽快确定治疗方案并获取患者及家属同意;推荐急诊科常规自备溶栓药物、CT室就地溶栓;鼓励脑卒中患者自身宣传早期就诊、早期溶栓的获益。这六条湘潭市中心医院脑卒中救治经验升格“中国共识”,点晴国内急诊行业,袁光雄主任作为全国核心专家之一参与了“共识”的起草工作。袁光雄主任带领的急诊科将以着力于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打造更高水平的卒中中心,继续完善目前救治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湘潭卒中救治圈,加强与下级医院联系,促进下级医院的同质化。同时要做好科研工作,不断改进自身工作,加强社会宣教工作,让更多卒中患者获益。(湘潭市中心医院供稿)

(责编:许晓华、杨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