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最美基层好医生”系列报道之四:

全科医生葛彩英:倏忽二十载 她把青春献给基层

2018年08月23日08:16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编者按:每一位基层医生都有一段独特的成长经历,他们中很多人凭借朴实的医德医风,在为老百姓身体健康保驾护航的工作中默默地奉献着。在他们身边,一个个感人的医患故事往往于不经意间发生。故事说大不大,诞生于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瞬间,但它们所承载的意义却远远超越了故事本身……

对此,人民健康特别推出“最美基层好医生”系列报道,通过记者的所见所闻,讲述基层医护人员在医疗工作中的喜怒哀乐和人生感悟,从而将更加真实、丰满、富有人情味的医务人员形象展现在广大读者面前。让公众更加了解、尊重医生,同时也在医务工作者群体中进一步弘扬良好的医德风尚。愿医患之间搭建起理解与信任的桥梁,向全社会传递人文关怀正能量。

彩云层层降吉祥,英华淡淡传暗香。

慈心顾念世人苦,悲怜众生莲舟航。

有这样一位医生,患者有的为她作诗,有的为她献歌,有人编织手工艺品,有人制作照片纪念册……赠送锦旗、字画者更是数不胜数。上面的七言绝句便是一位患者所写的藏头诗——《彩英慈悲》,而这位医生就是葛彩英,大学毕业后到北京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至今,扎根基层21年,签约患者930名,深受周边居民信任与敬爱。

葛彩英是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主任医师,这里虽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年门诊量却达到42万人次,超过了全市三级医院的平均水平。每天早上8点,身穿白掛的葛彩英便坐在了诊室内,平时的她一天要接诊80多个病人,到了年底则时常上百,工作中连起身活动一下筋骨都很难得。

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室内,葛彩英正在接诊

用心倾听与交流 为患者开出心灵的药方

47岁的葛彩英一头黑色短发,说起话来干脆利落,但心思却十分细腻,有些注意事项总反复叮嘱,看到行动不便的老患者还会起身为其开门,不时发出的爽朗笑声更让她与病人距离很快拉近。

这天,72岁的赵阿姨走进了葛彩英的诊室,她没有其它慢性病,但失眠近50年,老伴刘先生陪着来取安眠药。端详着眼前的患者,葛彩英问道:“50年前你才22岁,能说说当时什么原因吗?”

赵阿姨突然有点激动,瞬间眼泪便掉了下来。葛彩英赶忙紧握住她的手,望着她说:“慢慢讲来”。

原来,年轻时的赵阿姨和身在部队的刘先生长期分居两地,婆婆一直希望他们离婚。多年来生活充满心酸与无奈,但二人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可赵阿姨却总是被一个噩梦惊醒,在梦中,自己带着两个孩子,拼命的奔跑着去找自己的爱人,有时候鞋子都跑掉了。醒来后累得心发慌,满身是汗,由此留下了病根。

听完赵阿姨的话,葛彩英笑道:“当年没生活来源,现在孩子已经成人,你没有后顾之忧了。现在老伴已老,没人要了,你放心吧。”话音一落,夫妻二人都笑了。

心病还须心药医,为了进一步了解二人的夫妻关系,葛彩英与他们聊起了家常,问诊在轻松的气氛中进行着。最后,葛彩英为他们开出了一个独特的药方——每天相互记录一条对方的优点。

令人意外的是,过了一周二人来复诊时,刘老先生高兴地说:“当天晚上开始老伴能睡到清晨5点了,葛大夫您的话比药好使!”

那天,葛彩英在工作日志中写下了这样的话:“我们每个人都像沉在海里的一座冰山,外人看到的只是露在海面上的一角。作为全科医生,我们要发现患者隐藏着怎样的故事,鼓励患者告诉你她的故事。”

喜欢“挖掘故事”的葛彩英仅通过一次就诊,就取得了患者深层的信任,还成功地“药到病除”。而其他与葛彩英相识已久的患者,则更是无需开口问询便自然地将自己的家事、内心的烦恼或喜悦吐露出来,言语间透露着信任与依赖。

葛彩英说,其实诊室的环境和气氛、医生的坐位、说话的声调、内容和方式等都会影响看病的结果。特别是家庭医生一定要会聊,会沟通,这样对患者来讲,医生本身就是一剂良药。

正是因为充分的信任与敬爱,许多病人一进门就像老朋友见面一样与葛彩英寒暄,取药后也会专门回来打了招呼才走,甚至有一些患者搬家到了朝阳区、通州区,却仍愿意驱车找葛彩英看病,如果她没有出诊,就改日再来。

以患者为中心 做社区居民健康的管理者

在社区行医,葛彩英接触的患者以中老年居多,糖尿病、高血压等各类慢性病是最常见的病症,而这些疾病往往都需要在日常生活一点一滴的努力中去控制和调理,具体情况因人而异,葛彩英都会帮助他们,为自己的健康做主。

与葛彩英相识多年的患者陈伯伯患有糖尿病,血糖控制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长期的血糖控制不佳也让老爷子常感浑身无力。但 67岁的他酷爱中国传统武术,也热衷于参加武术比赛,能够控制好血糖,精神抖擞地去参加北京市老年组的武术比赛一直是他的一个心愿。

为帮助陈伯伯完成心愿,作为签约医生的葛彩英对他的长期血糖波动进行了观察,为他调整了降糖药物,还制定了合理的饮食及运动计划,经过一个月的努力,陈伯伯的血糖终于达到临床理想指标。赛后,陈伯伯立即在微信上给葛彩英发来了自己手捧获奖证书的照片,分享自己的喜悦与感激。看到这样的结果,葛彩英也很激动,“只有一句诗能形容我当时的心情:‘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后来,葛彩英索性将为糖尿病患者制定日常健康管理计划的服务延续了下来,每当有糖尿病病人来就诊时,葛彩英都会让他们在网上填写详细资料,然后提供一份量身定制的健康指导,不能使用手机的患者,也能获得纸质版材料,上面详细地写着饮食作息、运动锻炼等各方面建议。

葛彩英为患者特制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指导

72岁的常伯伯和老伴刘阿姨是5年前最早签约家庭医生的第一批居民,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夫妻二人一直口服降糖、降压等药物,利用家中的血压计、血糖仪定期自我监测血糖、血压。退休前从事会计工作的刘阿姨更是把自己的血糖,血压分门别类地记录,按照日期整理在记录本上,每次就诊时都能对病情一目了然。

“这人上了岁数就应该学会自我管理,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常伯伯精神矍铄,讲起来健康知识来头头是道,并且非常有自我管理的意识。一问才知道,这些原来都是葛彩英与护士刘薇薇在平时的线上线下接触和健康教育讲座中教给他们的,方庄卫生服务中心实行“一医一护”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工作制。“最近要怎么保养、不同的季节应该注意什么,每天有哪些要按时吃的做的……他们提醒得非常全面。”说起自己的家庭医生,夫妻俩满口都是“好”。

葛彩英为签约患者常伯伯量血压

基层二十载 她将青春贡献给全科事业

自1997年毕业起,葛彩英就来到了方庄,至今21年过去了,葛彩英见证了社区医院转变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整个发展历程,如今,方庄卫生服务中心是全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示范单位;而这里,也承载了葛彩英由青涩到成熟的全部青春时光,她已成为一名拥有930名签约患者的全科主任医师,并经常受邀到全国各地分享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发展理念和模式。

二十多年前,方庄社区医院的工作环境并不像现在这般明亮宽敞,每月工资500元,26岁的葛彩英刚刚投身工作,热情便受到了打击。“80年代末我们国家刚把全科引进来,当时老百姓都没有什么概念,认为全科医生就是对专科疾病不擅长,只能看点小病开个化验单的医生。”

随着工作经验的一天天积累,葛彩英的专业知识和自我认知都在改变,与周边居民的感情也渐渐地越来越深。“当你用个人的能力为他人解决问题的时候,你的工作会被别人认可,这时候你会有一种职业价值感和成就感。”葛彩英说,“作为一个普通人,我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东西,但就是许多与患者之间平凡的小事,常常让我觉得很感动,觉得自己做这件事情是值得的,我愿意去为之奋斗。”

年轻时的葛彩英,正在为方庄居民义诊

说着,葛彩英指着诊室里墙上挂着的一幅画介绍,这是一位老患者送给的,从她刚毕业起就一直找她看病,也有21年了。这是一幅的模仿名作的国画,但上面多加了一只憨态可掬的小花猪,那正是葛彩英的生肖。

葛彩英诊室的墙壁上,挂满了患者赠送的字画与锦旗

接诊的空档,葛彩英打开了可以在线连接患者与家庭医生的手机APP“身边医生”,每天她都会查看患者在上面的留言。新消息响了起来,葛彩英收到了一条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申请。“一般这种直接发申请的都是熟人推荐,这个申请者她们姐妹四个一大家子都在我这里签约了。”

在葛彩英默默付出的同时,社会环境也在改变,近年来全科医生、家庭医生逐渐被人们熟悉起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尤其是最近5、6年,在吴浩主任的带领下,方庄家庭医生搞得有声有色,我们特别有干劲儿。”葛彩英补充道。

在葛彩英的网络博客上,至今还能看到她在2008年时发表的《全科团队建设的构想》:“为主动适应新的医疗服务市场需要,积极深化服务模式改革,方庄医院对现有的医疗资源进行整合,实现预防保健医疗整合为一,建立以‘全科团队’为核心的新型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构想中,葛彩英详细写下了包括疾病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在内一系列的基层卫生服务计划。如今,在政府和医务工作者等的多方共同努力下,10年前的美好构想已有许多成为现实。

随着“方庄模式”的火热推广,来自全国各地的讲课邀约也越来越多。在葛彩英的行程日历上,不同颜色的笔迹写得满满当当,几乎每天晚上回家后,她还要准备周末到外交流的课件,基本每天都要11点之后才能休息。但她不仅毫无怨言,还在朋友圈里高调地“表白”自己的工作:“美好的事业值得以身相许,恰巧我找到了,发展全科,壮大全科,奉献全科,是我多年以来的梦想!再远的风景,再累的路,都因爱全科那颗心而变的明亮!”(尹莉娜)

相关推荐:

“最美基层好医生”系列报道之三:基层医生安小林:慧心巧思传中医 二十载笑颜暖童心

“最美基层好医生”系列报道之二:“不论多晚,我等你” 基层医生杜岩光用大爱守护健康

“最美基层好医生”系列报道之一:基层医生郑建业:从医42载 心热似火待病人如家人

 

 

(责编:尹莉娜、杨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