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假如你是一只面对压力的鸡蛋

2018年07月09日07:59 来源:健康报网

王慧,扬州大学医学院生理学、医学心理学副教授,江苏省心理咨询师评审鉴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主编、参编了《医学心理学》《性心理与性健康》《情志疾病学》等教材和著作近十部。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当下,现代人的压力几乎无处不在。它或许来自躯体,也或许来自精神和心理;可以表现为情绪异常,也可以以行为失序的方式呈现出来。而在众多行业中,医务人员这个群体所遭受的压力又有他们自身的特点。那么,这些特点是什么?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压力的调试、情绪的管理,并在交往和沟通中进行合理的抒发和调节?不久前,扬州大学副教授王慧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进行的一次主题演讲或许可以帮助我们解压释惑。——编者

1、 压力的信号,你接收到了吗

面对压力,要善于转移、化解,能沟通解决最好,如果沟通不了,那么就去改变自己。

首先,我想请问大家的是,什么叫压力?其实,压力就是当环境的要求,与你对自己的能力判断产生不匹配、不平衡的时候,我们身上出现的一种紧张状态。这种压力可能取决于很多因素,一个就是思维性刺激,这是外因;同时还有来自机体的调节失衡,这是内因。如果我们自身的调节作用能够发挥出来,刺激我们应对压力,那这两者的互动就是一种积极的过程;反之,压力就可能会把你打倒。

在高速发展的时代,我相信压力人人都有。压力是怎么对我们产生作用的?我们把它的这种作用和刺激叫做压力源,它可以是生物性的,比方说躯体有了创伤;或是来自精神或心理的,比如极为敏感的个性等等。在众多的行业中,医务人员这个群体的压力又有他们自身的特点。

作为医务人员,尤其是很多大医院的医生,每天面临的可能是四五台甚至更多手术的考验,有很多还事关生死;值班期间,任何突发状况都要求你无条件地准确应对。高负荷的工作日复一日,压力的连锁运转可能早已成为常态。其次,医务人员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对自身的安全利益造成风险,细菌、传染病、射线等等对身体健康的影响,病人的个体差异性导致的误诊漏诊,医疗纠纷甚至医疗事故……种种意外和不可控因素像大山一样压在头上。

再有,当今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医院、医生、医学的期望值也急剧攀升,认为医务人员理所当然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样的高期望值带给医务人员更高的职业要求和压力,甚至让他们承担了不该承担的“社会之重”。此外,事务性的工作如晋升、管理、写论文、写病历等等,也常常会把大家搞得焦头烂额。不单这些,如何应对医患关系,如何处理同事交往,如何与社会和媒体打交道……一个个的难题随时要求医务人员保持高度的警醒并设防。

压力客观存在,不可避免,但它可以为我们所用。当我们研究压力与绩效表现相关图时可以发现,在没有压力或压力很小的情况下,我们的表现并不好;但压力过大,我们就会很难受,绩效也不高;只有适度的压力,是最合适的。所以压力是一把双刃剑,它的结果可能是促进潜能的发挥,让人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但一旦冲破界限就会抑制我们的创造性甚至让我们萎靡不振。所以,这个界限所发出的信号就显得很关键,而我们就要善于捕捉和识别它

压力发射的信号有身体的、情绪的、精神的和行为的等等多种形式。 有的人会在一个时期内忽然变得暴躁,爱冲别人发脾气,或者拿自己撒气;有的变得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优柔寡断;有的则开始酗酒吸烟、行为冲动;还有的回避交往,经常一个人待着……遇到这些行为、情绪、精神上的信号,你就要提高警惕了。

而面对压力,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举个例子。周末的早上,大家都想睡个懒觉,睡梦中,突然楼上一户人家传来刺耳的电钻声,周围邻居全部被吵醒。你可能火冒三丈,上楼指着人家理论争吵,但无济于事。这时候,甲愤怒不已,不依不饶地继续闹下去。乙呢,自然不高兴,但沟通无果怎么办?算了不睡了,上街锻炼去了。丙在家听着,心怀不满,自顾自地嘟嘟囔囔解决不了问题,算了,忍气吞声吧。

甲乙丙三个人的做法,哪个更值得提倡?甲这种处理方法的人是压力的寻求者,情绪暴躁、富有敌意、争强好胜、有时间紧迫感,在医学研究中易趋于罹患冠心病。而丙呢,怒而不发,心理学的研究,认为这类性格也叫癌症性格,具有癌症的罹患性。而乙的处理方式是转移、化解,能沟通解决最好,如果沟通不了,那么就去改变自己。

这就是压力。人在这方面和鸡蛋一样,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也是一种成长和重生。

2、 一个被“端”在痰盂上的孩子

我们遇到压力,产生负性情绪,之后便经常会走向一种困局。当产生了强烈的情绪时,又通常会催生身体的变化。

大家一定听过这两个故事,一个是范进中举。范进十几岁就开始考举人,却屡次不中。忽然有一天,街上敲锣打鼓地来报,说他终于中了举人。他听了当下不信,报帖看了一遍,又念了一遍,两手拍了一下,笑一声道:“好了!我中了!”说完便向后一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了。被灌了几口水后,又突然醒过来,拍着手,披头散发地疯跑了出去。还有一个伍子胥的故事。他是楚国大夫伍奢次子,楚平王即位后,听信谗言欲杀伍奢并令其召回两个儿子。伍子胥大哥为救父回国,子胥逃走,过陈国到昭关,形势险要,子胥一夜间急白了头。

从这两个故事当中,我们足以看出情绪因素对我们的影响。情绪,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我们情绪的其中一类叫感情,像爱恨情仇,而表露出来的那部分叫作表情。表情又有言语表情,像说话时的抑扬顿挫;还有面部表情,如笑容或者瞪大眼睛;另外也包括体态表情,比如叉腰、跺脚。

情绪管理的问题中,有一点很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心身相关”,这也是我们的祖国医学非常强调的东西。当你对某种现象产生了强烈的情绪时,通常会催生身体的变化。我们在临床上往往会发现,一些病人反映自己哪里不舒服,但该查的都查了,还是找不到任何躯体的症状,最后发现是心理上的问题。

我身边的医生朋友就曾跟我讲过这样一个病例。一天,一对夫妻带着他们上幼儿园的孩子来看病,可是这孩子来的方式有些特别,是坐在痰盂上一路被家长抱着到了儿科。父母反映,孩子总是不停地要上厕所。大夫首先想到,是泌尿系统有问题吗?看了一圈,孩子躯体上什么毛病都没有。怪了!医生尝试着询问家长,这孩子最近生活上发生过什么事,才慢慢发现了问题的原因。原来,前不久孩子在幼儿园不小心尿了裤子,被老师凶了一顿,放学时还当着妈妈和好多小朋友的面批评了她。而这位妈妈呢,也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直接打了她两巴掌,又一次严厉地训斥了她。小姑娘感到很恐惧,从此以后为了不把裤子尿湿,主动不停地去上厕所,不管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那在外出的路上怎么办?干脆在汽车里放一个痰盂。于是,才有她被“端着”来看医生的那一幕。

情绪和压力一样,对我们来说是一把双刃剑。美国曾对3万人进行了终身的跟踪调查,影响一个人寿命的因素,情绪占40%,遗传占20%,我们的生活习惯占20%,其他占20%。因此,应对负性情绪时我们必须懂得如何调试,把它从不平衡转化成一种内环境的稳态。在这里会出现几个理念,第一个简单来说就是替换,要把负性的情绪变成正性的。另外,就是实现和谐。包括自己跟自己的和谐,自己跟他人的和谐,自己跟环境的和谐。我们遇到压力,产生负性情绪,之后便经常会走向一种困局。那么,让自己从中摆脱的具体方法有什么呢?

(责编:许晓华、杨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