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信息焦虑”如何远离“小红点”

2018年06月30日09:02 来源:广州日报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被技术包围的时代,“信息焦虑”成为了都市人的时尚病。无论是“网络综合征”“手机强迫症”还是“游戏成瘾”,这些时代感很强的“病症”充斥在我们左右,耗费掉无数宝贵光阴。于是,聪明的人类开始不断地反省,科技在创造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焦虑,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解决”?

  科技头条

  手机上瘾成疾病

  “时间校正”来监控

  你是否也曾经遇过这样的情形:一个小时要检查五遍以上手机,当发现没有新信息时会产生很深的失落感;每天无数次登录电子邮箱,反复检查邮件;当因为某种原因不能上网时,整个人变得极度焦虑;逛街购物时只要遇见心仪的商品,马上打开手机对比价格……

  实际上,这些统统都是过量信息作用于人的一种焦虑心理反应。日前“游戏障碍”被确定添加至“成瘾性疾患”,而“手机成瘾”的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除了使用者之外,软件开发商们也开始正视问题的存在。不久前,“谷歌”与 “苹果” 在推出新手机系统时,不约而同地开始内建“提升数字生活质量”的功能,例如“隔离通知干扰”及“纪录App”的使用,在我们看太久视频网站时主动提醒我们要休息一下。

  在这场优化革新中,“TIME CHECK(时间校正)”功能内置了对于手机使用时间的监控,每周系统会给我们一个手机屏幕和各个app(手机软件应用) 使用时间的报告总结,并能让我们自行设置每一个app的使用时间。当app到达预设好的使用时限之后,手机就会像闹钟一样提醒我们说“嘿,该停下来”。此外,优化后的“勿扰”模式也值得一提,其中关闭提醒的功能被设计得更加方便,目的是让人们能够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设置,从而更专注地工作,或者彻底放松休息。

  人类的心智和大脑,并不是为大量多线程任务而设计的,那些为我们“制造信息”的“供应商”们,显然也已经察觉到“多线程焦虑”的发生不是一件好事。不少专家纷纷表示,“人性化”的科技已经开始抬头,人们正在不断地反省科技在创造的同时所带来的焦虑。

  专家声音

  信息过度,工作效率反而下降

  或许就在五年前,“随时”以最快的速度收到新邮件通知,尽可能“实时”看到新闻快报,通知列表上排满了“待办事项”……这些都是让我们感觉“很酷”的事情。但今时今日,随着身边的资讯和信息越来越多,我们开始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常常在某一个“坑”中愈陷愈深,时间在不知不觉间呼啸而过,然后在追逐新信息的过程中,我们开始陷入某种压力与焦虑的循环。

  不可否认,我们正生活在一个被技术包围的时代,每个人都在手机上耗费了太多的时间——随时都想跟上新进度的压力;跟上更多信息,读完了,反而有了空虚的焦虑;于是又花更多时间来看新信息,想要填满这样的焦虑。这好似一种无限的循环,面对层出不穷的新资讯,我们在心理上为何没有“获得”的快感,反而会感觉不适呢?

  “曾经有一份伦敦大学研究者的报告说,信息过度对人的影响可能比吸大麻还糟。他们声称,如果你吸一支大麻烟,你的智商可能暂时会减少四分;可是只要处于随时收发资讯的状态,你的脑袋甚至可能完全关机,智商的整个十分都会丧失,有点像夜晚睡不着而导致头昏脑胀的那种感觉。”广州大学心理学专家刘百里老师告诉记者,道理很简单,是因为我们不断觉得必须停下来检查有没有“新资讯”,以致把专注力都耗竭了。

  这份来自英国的研究报告,对这种“看见小红点就忍不住想去点击”的强迫性行为,创造了一个时髦的名称——信息狂躁症。

  不只是“焦虑”那么简单,刘老师告诉记者,这种持续处于分心状况下的心理状态,还会使我们分辨不出那些原本可提高生产力的有用资讯,结果减损了应有的生产力。换句话说,就是工作效率下降。

  “小红点”榨取人们的注意力和时间

  如果我踢那只蜥蜴一脚,会发生什么事情?

  信息狂躁症的根源深植在人类的进化心理学里。刘老师告诉记者,在祖先进化的热带大草原上,人类必须提高警觉,充分运用自己所拥有的信息,去满足内心对待外界的所有好奇。这种新奇感,会激起早期人类强烈的好奇心,让他们克服绝种的恐惧,然后去探索可能大有所获的问题;同时也会鼓励身处当今时代的我们,去收集各种外界信息,以此探索未知。

  “现在的我们确实处在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时代,只要有探索的意愿,透过网络几乎可以接触到任何自己想知道的事情。话虽如此,‘信息焦虑’其实没办法靠收集或是追赶来消除的。因为这时代的新东西多到不可思议,我们最终不可能什么都学会。”刘老师说。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起屏幕上那个最能引起我们探索欲望的 “小红点”。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小红点”的发明源于苹果电脑的操作系统,因为人们的理性反应总会慢上半拍,所以要用鲜艳的红色来引起人们的注意,为的是要在第一时间调动人们大脑中的“边缘系统”。同出一辙的是,无论是平板电脑还是手机,上面各类通知以及鲜艳的图标,也正是以这样的方式来“榨取”人们的注意力和时间。

  “手机等电子产品之所以会让我们‘爱不释手’,原因是几乎所有的应用程序都以延长使用时间为目标,用各种各样的机制设立正反馈。我们探索的欲望一旦被满足,大脑就会分泌出多巴胺这种物质,从而令我们感觉愉悦。”刘老师说,“如果这个满足期望的时间得到无限延长,那么我们的多巴胺分泌就会加倍。所以无论手机还是游戏,都很容易让人停不下来,甚至上瘾。”

  在多巴胺的“鼓励”下,人类与生俱来的好奇感,在源源不断地支持我们接受新的资讯,但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无限的焦虑。幸好无论如何,地球是圆的,或许走出信息焦虑的方式,会比我们想象得更简单。

  专业建议

  转移焦虑

  减少对信息的依赖

  焦虑并非洪水猛兽,短期的焦虑如同伤风感冒一样正常,但我们的生活总不能被一颗“小红点”所控制。要知道,我们的精力、记忆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在海量的信息扑面而来之际,应该如何去应对呢?

  “首先是有选择性地接收信息,当面对过量信息时,要学会把信息进行归类,并及时放弃那些自己并不必需的信息,这样有利于大脑的清理。必要的时候,可以尝试强迫自己关闭不必要的应用程序,以打破‘强迫性接收’的制约。”刘老师说,“其次,就是要学会静下心来,告诉自己信息并非是决定成败的唯一因素。每天让自己有一小段‘信息空白’的时间,好好沉静一下,关闭外界对自己的干扰。”

  很多情况下,“信息焦虑者”大多是过分依赖信息工具且工作认真的人,曾有心理健康调查显示,媒体从业人员、广告策划人员、网络编辑等职业,这些都是信息焦虑症的高发人群。刘老师建议,如果想摆脱信息轰炸的困扰,不妨在工作之外减少外界信息的摄入,取而代之地培养别的兴趣爱好,如听音乐、玩乐器等,也许可以转移自己这种过分的信息依赖。

  “想要避免焦虑,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刻意降低自己对各类资讯的积极度。这是一种‘有意识的时间选择’,意识到自己现在想要照顾与专注的事情还有更多,于是势必要做出‘时间投注’的抉择。”刘老师表示,在信息焦虑的世界中,只要我们愿意,都可以找到让自己不焦虑的方法。(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岚)

(责编:崔辰光、权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