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房颤消融术年龄不是坎儿 技术过硬老人勿担心

2018年06月06日08:41 来源:健康报网

  今年6月6日是第8个中国房颤日,在日前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主办的“中国房颤日话房颤”科普宣教活动上,该院心脏内科主任、国家心血管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马长生教授指出,随着我国房颤消融术的临床操作日臻成熟,年龄不再是手术的限制因素,即便是高龄患者也可获得较好预后。

  年近八旬术后一身轻

  蔡老师是房颤消融术的受益者,3年前通过房颤消融手术解决了困扰她30多年的问题。活动现场,80岁的她精神矍铄,状态很好。

  20世纪80年代初,蔡老师第一次房颤突发。“心脏突突跳得难受,我去了家附近医院的急诊,输液1个小时后恢复正常。但这只是开始,房颤后来越来越频繁,持续时间也越来越长,有时候几天都恢复不了。”蔡老师说。

  从阵发性房颤发展到持续性房颤,蔡老师那些年没少遭罪。尽管多位医生告诉她,房颤会引起卒中、截肢和肺栓塞,但蔡老师还是没有勇气接受手术,不仅因为年龄,她的心脏已安装了2个支架和1个起搏器。

  到了2015年,蔡老师的房颤引起了心衰。“喘得厉害,从卧室到客厅都走不过去。”蔡老师终于下定决心,找马长生做了房颤消融,术后一个月复查状况很好。

  技术过硬老人勿担心

  马长生介绍,房颤可使卒中风险增加5倍,心衰风险增加3倍,痴呆和死亡风险增加2倍。数据显示,在40岁以上人群中,男性患房颤的风险为26%,女性为23%。预计到2050年,中国房颤患者人数男性将达520万、女性310万。

  药物转复和导管射频消融手术是两大治疗方式。马长生指出,药物治疗的目的在于减轻房颤相关症状,但效果有限,主要是减少发作而非消除。导管消融治疗可以根治房颤。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导管消融开展得比较少。“一方面是固有观念,认为老人尽量不要手术,但事实上,我国医生的临床操作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行列,可以做到安全根治,年龄不是障碍。另一方面,一台手术费用在9万元左右,也会影响一些患者的决策。”马长生说。

  1998年,马长生完成国内首例房颤导管消融术,并带领团队系统建立起一整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房颤消融技术和方法。2015年,该团队受邀在美国波士顿国际房颤年会上进行手术直播和技术分享,北京安贞医院房颤中心目前是全世界完成房颤导管消融例数最多的中心,还为不少高龄和重症患者实施了手术,包括92岁的老人和怀胎3个月的孕妇。

  马长生透露,其团队即将发布的一项调研显示,心衰在我国成年人中的患病率高达1%。他指出,我国房颤消融术目前已经成熟,但在相关科研方面还需要继续发力。该团队也正在与信息技术公司合作,希望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房颤的诊断率和患者健康管理。“一些便携式、穿戴式心电监测设备也可帮助及时发现隐匿性房颤,更有助于早发现、早治疗。尤其合并疾病较多的人,更应重视每年的体检。”

  马长生也强调,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使发病年龄后退。预防房颤的卒中和其他血栓栓塞并发症则是长久之策。虽然目前房颤的发生机制研究尚不明朗,但是健康生活方式可起到预防房颤的作用。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糖,戒烟戒酒,减轻体重,有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的患者接受氧疗,可以很大程度上预防房颤。(记者 王潇雨)

(责编:许心怡、杨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