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眼睛突然看不清或是中风先兆 3小时内是黄金抢救时间

叶雪菲

2018年04月12日08:19 来源:新民晚报

年龄一大,眼睛突然看不清,过会儿就恢复了似乎不是什么大事,更别提去医院检查。但你知道吗?有时“眼前一黑”不仅只是眼睛的问题,更可能源于脑部。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神经内科执行主任席刚明表示,很多脑中风患者发病时,可能会先出现单眼或双眼前突然看不清东西,一过性发黑,或是看不清眼前某一侧的物体,视物重影等。患者往往容易忽视这些先兆,即使去医院检查也选择眼科,从而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

眼前一黑可能由脑部引起

日前,魏阿姨在家里看微信,突然感到眼前一黑,症状持续了差不多5分钟,视力又慢慢恢复了正常。平时一向认真仔细的魏阿姨,次日到医院眼科挂了号,不料造成她视力突然障碍的并不是眼疾病,而是脑中风的先兆。

席刚明主任介绍,脑中风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由血管阻塞引起缺血性脑中风又称脑梗塞,占中风的70%~80%。大脑不同部位主司不同功能,其中与视功能最密切的是枕叶、脑干、蝶鞍等。12对颅神经中有6对与视觉或眼球转动、眼睑的开合有关,除了众所周知的神智不清、手脚不灵的症状以外,有相当多一部分的脑中风患者是先从眼睛表露症状的。

“很多脑中风患者发病时,可能会先出现单眼或双眼前突然看不清东西,一过性发黑,或是看不清眼前某一侧的物体,视物重影等。”席刚明主任提醒,凡是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以及有脑中风家族史、长期吸烟、饮酒者等高危人群,如果出现以上症状,要高度警惕是否是脑中风的前兆。

3小时内是黄金抢救时间

出现眼部症状,人们习惯会先到眼科就诊。但是对于脑中风患者而言,如果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就有可能会落下偏瘫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后遗症。一般来说,脑中风治疗的最佳时间是在发病后3小时内,因为溶栓越早,对之后的恢复越好。“我们的脑组织就好比稻田,如果没有水,就会干涸,最终枯萎而死,并且脑组织缺氧后,会导致突发的一侧面部或肢体的麻木或无力、失语、突发严重的原因不明的头痛及头晕等。”一旦超过了6小时,缺血的脑细胞大都已经死亡。即使这时候采取措施,血管状况已经很差,甚至可以说于事无补。

因此,席主任建议,老年人一旦出现了眼前发黑、视物模糊等情况,哪怕只发生过一次,或者持续的时间非常短,都应该及时就医,首先到神经内科急诊排除脑中风的可能。由专业的医生来判断分诊,以免错过了治疗时机。

医联体“加速”老百姓就医

众所周知,中山医院的患者几乎每天都超员,虽经多方协调,不少患者仍然一床难求。救命如救火,这让守候在旁的家属焦急万分。类似脑梗死急性发作的患者,医联体徐中心神经内科这端接到求救电话后,可立即向上级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汇报,及时开通绿色通道,急诊科、神经内科、麻醉科、导管室以及CT室、重症监护室等部门全体医护人员严阵以待。

患者在被送入急诊后,医护人员将立即投入抢救。完善准备后患者被送入导管室,麻醉师立即对患者实施气管插管麻醉,神经内科团队立马就可为患者实施全脑血管造影术。此时医联体另一端,坐在电脑旁把关的中山医院教授可同时针对患者病情,提出诊疗意见,让治疗方案更精准、个性化。“整个治疗过程让患者不再浪费时间在等待上,同时又享受到了优质的医疗资源。”席刚明主任说道。

医联体发展至今,神经内科团队在抢救各种危、急、重症及部分疑难杂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在脑血管病介入诊疗、脑出血微创救治、眩晕类疾病的诊疗、疼痛治疗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神经内科团队简介

席刚明

博士 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神经内科执行主任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并受聘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市临床研究中心教授;上海市徐汇区高层次人才(院士)服务团队成员。

先后主持或参与省、市科研课题20余项,有170篇论著发表,其中11篇被SCI收录。获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15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十堰市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十堰市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发明专利8项。

擅长于脑血管病介入诊疗、微创救治脑出血、眩晕类疾病诊疗、疼痛治疗等。

黄 敬

博士 副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

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

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10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一项;作为主要参与者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项;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3项。

擅长于认知功能障碍及脑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治。

刘进香

硕士 主任医师 教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上海慢病管理委员会委员。

擅长各类脑血管病、帕金森病、眩晕的诊断和治疗,对神经内科疾病伴随抑郁及焦虑的治疗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赵 轶

硕士 副主任医师

擅长于脑血管病、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等疾病诊治。掌握肌电图操作诊断,已发表多篇论文于核心期刊杂志。

(责编:许晓华、杨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