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七个方法暖和起来

冬天身体代谢慢,血液回流能力弱,人会更怕冷

2018年01月23日08:34 来源:人民网-生命时报

受访专家: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专家 沈雁英

冬季寒冷,老人经常手脚冰凉。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专家沈雁英告诉《生命时报》记者,这是由于天气冷,身体新陈代谢减慢,血管容易收缩,血液回流能力减弱所致。7个方法可以让老人身体暖和起来。

1.增加热量摄入。天冷人体消耗能量增多,需要适当增加热量摄入,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沈雁英建议,为了避免摄入过多脂肪,老人最好选择低糖、低脂、高热量食物,如鱼肉、鸡肉及豆类。用白萝卜和葱、蒜熬煮的“三白汤”,有助于提高人体御寒能力;还可多喝些姜茶,其中的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有助于恢复和改善血液循环,防止动脉内脂肪沉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2.做些有氧运动。进入冬季,不少老人开始“猫冬”,这样只会越来越怕冷。老人应适量做些有氧运动,比如散步、游泳等。起床前可在被窝里做简单的伸展运动,然后转一转脚踝,可促进全身血液循环。

3.穿暖和。患有颈椎病、咽喉病、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出门前戴好帽子、围巾,穿上加厚的棉服、羽绒服,可防止头部、颈部、前胸、后背受寒,预防疾病复发。沈雁英表示,腹部和腰部积累过多的寒气,会使血液循环变慢,容易感冒。做好腹部保暖,轻轻拍打腹部,可散发热量,消散体内寒气。不少老人患有老寒腿,常感到膝关节疼痛,建议戴上护膝,给关节部位“升温”。

4.暖脚。脚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心脏”,寒气容易从脚部侵入体内,影响免疫力。老人要选择保暖性较好、舒适的鞋,比如棉鞋。少穿散热快、材料生硬的皮鞋。每天晚上睡前用热水泡脚,不仅能放松全身,还能感到暖流顺着脚蔓延至全身,水中可加入艾蒿、姜、肉桂等,起到驱寒效果。

5.通风、保湿。暖气、空调、电热毯、电暖炉是冬季保暖的必需品,但使用时间过长,会导致人的御寒能力下降。再加上室内干燥,容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沈雁英建议,每天开窗通风一两次。冬季干燥,人体水分流失快,如果不及时补水,皮肤容易干燥、皲裂,还会影响血液循环,令老人感到更冷。因此,应养成定时喝水的好习惯,别等渴了再喝。

6.控制温度。冬季室内外温差大、通风不畅,老人体温调节能力差,容易引发疾病。建议将室内温度控制在18℃~20℃,最高不要超过26℃。

7.多晒太阳。老人最好在上午10点至下午3点阳光充足的时段,多出门晒太阳。这有助于补充维生素D,增加人体对钙的吸收,防止骨质疏松,提高抗寒能力。(记者 田 飞)

(责编:聂丛笑、权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