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院前医疗急救纪实片《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看片会在京举办
真实记录流动急诊室 传递医疗行业正能量
2018年1月3日晚,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指导,上海市卫生计生委、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支持, 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监制,SMG互联网节目中心、上海笃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共同制作出品的大型院前医疗急救纪实片《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在京举办了首场看片会。多家主流媒体、传媒影视专家、行业医生代表齐聚一堂,提前观赏了一集样片,共同体会了急救120与死神争分夺秒的紧张,感知流动急诊室间的生命温度。
各支持单位领导还就节目与到场媒体进行了互动交流,共同探讨该纪实片中所传达的人生暖意、正能量、社会责任感,以及节目科普传播过程中的新闻情怀和媒体价值以及对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实现“健康中国”的重要影响和意义。
出席看片会的领导、专家、主角医生和节目主创人员合影
100%真实记录流动急诊室 关怀生命价值与人间暖意
《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聚焦院前救护,以上海市120急救中心的三辆救护车为镜头焦点,真实记录“流动的急诊室”内每天发生的一切,直面社会广泛关注的医患矛盾、信任危机,记录了一个个真实鲜活的急救案例,如实反映病患在被救治的过程中,医患间、病人与亲友间的各种情感,感悟人生百态。对于该片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局长毛群安表达了高度的赞赏,“这部片子用我们卫生行业里面一个特殊的服务向社会阐释,效果超出我们最初想象,没想到能够表现的这么淋漓尽致,真正达到了我们最初拍摄的初衷,就是要弘扬我们卫生系统提的崇高的职业精神——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这16个字”。
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局长毛群安
12小时不间断追踪抢救一线,无剧本无预设,《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以真实性贯彻人间大爱,以100%的纪实拍摄手法,真实展现120一线急救人员从接警到受命出发,争分夺秒赶至现场进行抢救的过程,多角度多方位呈现急救中心及急救人员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对。该片历经超2年的前期精心调研筹备策划,通过100多天的12小时跟踪拍摄,采取多组摄制组并进的方式,从120调度中心、急救车厢到医院急诊部,多地多机位覆盖上海市70余家医院、43个120分站点。整部纪实片共12集,从近553个拍摄案例中节选出了72个故事,有情节、有喜乐也有无奈、有汗水更有泪水,以客观、冷静的姿态直面医患关系,也折射出社会万象与人情冷暖,以及对生命的敬畏。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副会长西冰,从专业纪录片人角度分享了他的看片感受,并称赞《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达到了四个结合,“第一,讲了一系列的好故事。这是一部比电视剧还好看的纪录片或者专题片,它比电视剧的剧情更真实,它比那种真实的纪录片更具有故事性,更有强烈的矛盾冲突;第二,塑造的一批人物,生动、鲜活,每天在生死线上斗争的,挣扎在各种心态上的人物,这批人的形象通过一系列的作品呼之欲出,要说网红他们将来就是网红;第三,做科普,这是这部片子特别好的东西,普及了大量的急救知识以及社会人文知识;第四,立标杆。上海卫计委抢救中心在中国的急救行业,乃至整个卫计领域都立了一个优秀的标杆。这个标杆最重要的标志,第一条医德,第二条医术。”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副会长西冰
《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最终拍摄地最终选择在上海,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宋燕表达了三点充分的理由,“第一,上海市在院前急救工作上,无论是领导重视、政策保障、专业水平,资源供给、还有体系配套、人员组成方面都是很优秀的;第二,上海卫计委有支持纪录片《急诊室故事》和《人世间》的经验,与文创单位沟通较为顺畅,也能够搭建起投资企业与传播机构之间的合作平台,创新意识比较强;第三,从2015年这个项目启动仪式研讨会在上海召开之初,上海卫计委从项目一开始就给予了高度关注,做了大量的协调工作。”
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宋燕
公益性科普医疗急救知识 传递医疗行业正能量
作为一部公益性质的医疗纪实片,《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不仅向观众传递生命的价值与人间的暖意,也以其精良的专业制作和可能发生在每个人身边的故事,给观众带来严肃又生动的急救医学知识普及。《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将日常相关的医学常识、急救技巧乃至价值观层面的医者精神、伦理诉求等自然融于整个纪实片叙述急救故事过程中,突发疾病、创伤的急救常识将潜移默化的深入观众脑海,医生的专业性也使得医疗科普知识更为权威可信,让更多人生动地学习到当突发疾病和意外过程中的“如何采取正确的急救打开方式”,势必将掀起了一股公众关注医疗急救常识的热潮,随着其社会效应、科普效应的不断扩大,《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也有望成为一个符合现代传播需求的医疗知识科普平台。
在急救知识传播最大化的同时,《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还肩负着传播医疗行业正能量的重任。“医者敞开心扉,镜头才能充分呈现”,《紧急救护120》将镜头对准120急救医护人员这一特殊群体,以纪实片为传播载体,通过展现急救120“金三角”医护小组工作与生活的真实状况,向观众呈现出有血有肉的医疗工作者形象。片中,吴昕医生组“兄弟连”默契配合对病危患者进行生死营救,让我们感知医者仁心,“救人是我的工作, 救好了也是我应该做的,既然是院前急救医生,就要全力以赴救好病人,做到问心无愧”;郜素燕医生组在环境恶劣的居民楼中安全护送年迈老人,一句简单重复的“阿婆,不要怕”暖人心扉……“大医精诚”的神圣职业最高尚精神品质于每一个点滴细节中渗透,无形中传递着有理想有温度的医疗行业正能量,其积极正向的医疗救助体系宣传方式,也将影响和引导普通民众对医生职业的尊重与理解。现场,吴昕、郜素燕、肖月龙作为120一线急救人员代表感人肺腑发言,急救医生吴昕直言“急救人的生活很平凡,急救人的工作很刺激,急救人的纪录片很精彩,通过这部纪录片,我想让广大的市民了解我们的工作,让大家知道急救资源的重要性。急救关系到一个个人,更关系到一个家庭,一个群体,乃至一个社会。” 作为片中唯一一个女主角郜素燕被赞“古有花木兰、今有郜素燕”,她以娇弱的身躯释放大爱能量,“我们的工作是平凡的,又是不平凡的。我们代表的不仅仅是我们自己,更代表的是我们单位奋斗在急救一线,许许多多的车组代表的是每一位急救人、每一部每一车去守护着市民每一天、每一夜的安宁。” 急救驾驶员代表肖月龙也坦言希望借助该片向市民传递120紧急救护车的重要性,“马路上天天可以看到一辆辆疾驰而过的救护车,但相当一部分市民甚至医院医生都不知道,我们车上配有如此齐全的设备、如此有效的救治措施,对我们的工作也存在一定的误会,认为我们的工作是仅仅简单的将病人搬运大医院,希望通过此片使大家更加全面的了解我们的急救工作,使病痛和泪水远离我们”。
《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主角医生
践行“健康中国”战略营造和谐舆论生态 优质健康IP坚定生命自信
《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填补国内院前急救领域的节目空白,肩负院前急救“十二五”规划成果建设传播使命,希望通过节目的播出和影响,有效宣传影响国民健康的重大和长远卫生问题,促进院前急救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以及急救行业规范与标准的制定;同时也借此呼吁全社会关注院前急救,激发全民参与急救体系建设,为实现“健康中国”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在医患关系紧张的当下,如何让社会理解医疗工作的繁重、艰辛,如何理解医生们在面对患者回天乏术的无奈,也是亟须被宣传的问题。
据上海市卫生计生委新闻宣传处处长王彤介绍,《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以实际行动贯彻十九大精神,助力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卫生健康宣传工作,并在《人间世》、《急诊室故事》等成功实践探索的基础上,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指导、上海市卫生计生委与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支持、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监制、上海广播电视台、好有文化以及笃影文化等合作下,历经整整两年半时间的筹备、策划、选题拍摄,向大家呈现了这档国内大型院前医疗急救纪实片。近年来,在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的大力关心支持下,上海市卫生计生系统与媒体深度合作,率先探索用电视纪实手法创新卫生宣传方式。用真实诚信的深度解剖理性思考地人文关怀的手法,呈现医务工作者对生命与健康的坚守,激发全社会对医学,对医务工作者的尊重,理解和关爱。
- 人民健康APP
人民好医生APP
热门点击排行榜
联系我们
人民健康网微信 微信号:rmwjkpd 公众号:人民网健康 |
人民健康网微博 微博昵称: 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
电话:010-65367951 邮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