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对抗结核病:依靠科技创新 多管齐下

记者 王宇鹏

2017年12月19日13:31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上午8点,结核内科主治医师黄麦玲医生的查房时间。

19岁的肺结核患者李威威(化名)躺在床上,鼻中插着吸氧管,艰难地向黄麦玲医生描述他昨晚病痛折磨下零乱的记忆碎片。他的脸庞因服药而浮肿,完全不见一个19岁少年应有的活力和神采。2015年他患上肺结核,前段时间复发并耐多药,至今一直未见明显好转。而多年辗转反复的治疗,已让李威威家中的经济状况捉襟见肘……

近年来,我国当前公共卫生事业与疾病防控事业取得了可喜成绩,但在公共卫生领域,依然面临着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以结核病为例,耐多药结核病(MDR-TB)依然是中国以及全球公共卫生领域最为严峻的医学挑战之一,亟待创新医疗解决方案,更好地应对疾病挑战。

“耐药肺结核患者的治疗过程是医患与结核菌搏斗的历史”

一般结核病通过长期的治疗,规范的服药,成功率可高达到90%。而患者李威威就属于剩下的10%,病情重,花费高,是医生的心病。面对困境中的患者,于心不忍的黄麦玲医生今年在网上发起爱心众筹,努力帮助其度过难关。

黄麦玲自己也曾是一位结核病患者。34岁时,黄麦玲在一次常规体检中被怀疑换上结核病,“那时候要拍CT确认,去往CT室的路上就在想,我不会真的得了肺结核吧,要一大把一大把地吃药,太可怕了。”

确诊后,黄麦玲担心传染给2岁的儿子,不得不将其送到姥姥家。离开孩子的最初两个月,黄麦玲还能挺住,到第三个月,就思念到煎熬。

长期面对肺结核,医务工作者也有感染的风险。痊愈后的黄麦玲认为,对疾病的感同身受是医生精进的良方,“经历了肺结核患者的整个心路历程,现在特别能体会他们的痛苦,临床工作中对耐药结核病人的治疗过程都是一部血泪史。”

黄麦玲是纪录片《抗击结核,我们共同的保卫战》的主人公之一。这部由中国强生支持拍摄的专题纪录片,于11月16日首映发布,通过讲述社会各方携手创新对抗耐多药肺结核的真实故事,深刻反映医疗创新的社会价值。

镜头之外的结核病医院里,还有一大群孤独无助的患者,用口罩将自己隔离。姓名、工作、家庭都是敏感话题。他们害怕暴露身份,被外界伤害。该片导演范士广在前期采访时,戴着口罩,却不敢坐得离病人太远,“他们会很在意你介意他们。”

科技创新是解决公共卫生领域问题的重要手段

目前我国防控结核病的形势依然严重。据专家介绍,中国的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人数约占全世界的1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王黎霞说:“肺结核尤其是利福平耐药肺结核依然威胁着我国居民的健康。”

目前最有效的一线抗结核药物仍是异烟肼和利福平,应用超过40多年的传统药品,如果对这两种药物同时产生耐药,就不再是普通的肺结核,而是“耐多药肺结核”。比起治疗普通的肺结核,耐多药肺结核治疗周期长,不能像普通肺结核那样以口服药物为主,而是要住院两年左右。普通肺结核花上几百块、几千块钱就能治好,耐多药肺结核治疗总费用高达数十万元。

实际上,不规范的治疗更加可怕。“有一些本来是普通肺结核,由于治疗方案不当,药物剂量不当,药物质量不佳,以及患者治疗依从性不好,就有可能发展成为耐多药肺结核。”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王黎霞说。

如何推动这一问题解决?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孔灵芝表示,科技创新是解决公共卫生领域存在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关键手段。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副院长张宗德认为,公共卫生领域的创新,要体现在药物管理模式、医患沟通模式和关键性药物三个方面。

黄麦玲在9年的临床工作中,切实感受着科技创新给就医体验带来的变化,以前诊断肺结核,最快也要一个月,现在采用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只需要两个小时就出结果了。治疗方面,上世纪八十年代,杀菌药利福平出现,使结核病得到控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杨森公司开发的治疗耐多药肺结核药物贝达喹啉已经获得国家药监部门的批准,让等待已久的耐多药病人和广泛耐药病人看到生命的希望。

截止2017年6月,至少有89个国家和地区的病人应用过贝达喹啉。不过,新药在临床上也需要规范使用,防止滥用。“如果不严格遵守应用原则,规范治疗,新药也将不排除很快耐药。”黄麦玲说。

对抗耐多药结核病需多管齐下

防治肺结核,各地也在积极行动。广东、江西、上海等多地拿出专项经费,浙江、江苏、重庆等地医保报销比例不低于70%。其中,重庆耐多药肺结核医保报销比例90%以上,无起付线,实行全市范围内跨区域实时结账;北京提供患者治疗及补助费用(住院费用5000元/人、患者营养交通200元/人月);辽宁今年加强结核病定点医院监督管理,由疾控处牵头,省疾控中心具体实施,对耐多药患者筛查、规范诊疗及专报网信息录入等工作进行重点督导 。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指出,将“建立结核病防治综合服务模式,加强耐多药肺结核筛查和监测,规范肺结核诊疗管理,全国肺结核疫情持续下降”。

今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三五”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的通知》。这份规划明确写出了耐多药肺结核的防治指标和技术使用等。其中指出,对病原学检查阳性肺结核患者和耐多药肺结核高危人群进行耐药筛查,积极推广耐多药快速检测技术,缩短诊断时间。开展耐药监测工作,掌握结核病流行传播规律和菌株变异情况,优化防治政策。

王黎霞认为,要将结核病防治融入所有政策,例如政府支持,多方筹资,减轻患者诊疗费用负担;扩展耐多药结核病的防治覆盖范围,加大筛查力度;加快新诊断技术的配备和应用;加快新方案和新药应用,支持国产新诊断技术和药品研发。

作为企业一方,强生亚太创新中心总裁吴冬表示,对抗耐多药结核病,需要从致病机理、传播途径、新药研发、患者依从性、治疗价格、药物管理模式等方面“多管齐下”,调动全社会力量,采用多方合作的创新模式。他同时透露,强生旗下杨森公司研制出的一种治疗耐多药结核病新药,有望不久会在中国市场得到应用。

(责编:许晓华、权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