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皮科药多外用  切勿“任性抹”

2017年12月19日08:57 来源:中国医药报

进入冬天后,由于气温降低,人体表皮的皮脂腺和汗腺分泌会减少,再加上空气干燥,皮肤易缺水,容易出现皮肤瘙痒,尤其是老年人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同时,其他皮肤病在冬季也常会有加重的情况。不过,不用担心,大多数皮肤病仅用外用药治疗就可以有很好的效果。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皮肤科王晓彦教授也提醒,对于外用药,患者切勿“任性抹”。

查病因明原理 谨慎择药

临床上常见的皮肤病,有的是感染了细菌、病毒、真菌等引起的,如毛嚢炎、疖肿、丹毒、各种疣类、足癣及猫癣等;有的则和感染无关,比如皮炎、湿疹、脂溢性皮炎、银屑病等等。皮炎和湿疹则和过敏因素以及人体的免疫功能失调有关。

根据皮肤病的发生机制,王晓彦介绍说,皮科常用药物分为以下几类:一是抗组胺类药物,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抗过敏药,有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氯苯那敏等,此类药物主要是口服,适用于皮炎湿疹等过敏性皮肤病。二是抗感染药,此类药物主要针对感染性皮肤病,如头孢类抗菌药适用于细菌感染性皮肤病;盐酸米诺环素可以治疗以毛嚢炎损害为主的痤疮;抗病毒药物,如伐昔洛韦、阿西洛韦,可用于治疗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病,如带状疱疹等;抗真菌药物,如环利软膏、硝酸米康唑适用于手足癣、体癣、股癣等。抗感染药既有口服,也有外用剂型。三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此类药可以防止和阻止免疫性炎症反应和病理性免疫反应的发生,对任何类型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几乎都有效,常用的有泼尼松、甲泼尼松、倍他米松、丙酸倍氯米松、得宝松、泼尼松龙、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激素类药也有口服和外用剂型,口服激素类药适用于严重过敏性皮肤病如急性泛发性湿疹等。四是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是外用剂型,如他克莫司软膏,它是一种非糖皮质激素外用免疫调节剂,适用于顽固及慢性或者肥厚性皮炎、湿疹等。

虽然皮肤病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但王晓彦提醒,在很多情况下患者也不要自行处理。她举例说,临床上常可以见到有些患者皮肤上长疣或者痣时,自行扣、掐、捏,往往是疣或痣没有变小反而长大,甚至发生出血、感染等。她说,皮肤病也需要规范诊治。

激素药有讲究 不能滥用

外用药物在皮肤科的使用非常广泛,王晓彦指出,最常用的就是糖皮质激素类霜膏。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过敏性及免疫紊乱性皮肤病的一线治疗药物。这类外用药在使用时是非常有讲究的,不要因为其是外用药而随意使用。2015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环境与职业性皮肤病学组提出了规范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专家共识,指出激素类霜膏长期间断治疗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疗效,有效降低特应性皮炎及其他皮炎湿疹类患者的复发率,而且安全性高,副作用最低。

在使用外用激素前:首先要明确皮肤病的诊断是否正确;是否存在外用糖皮质激素的适应证及禁忌证;所选糖皮质激素的强度、剂型是否合适;对拟用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使用方法、注意事项是否了解;能否在适当时间内控制病情;病情控制后能否很快减量直至停药。同时,必须注意,使用激素时不能忽视针对病因和诱发因素的检查和治疗。

各种皮肤感染,如真菌、细菌、病毒等感染,以及酒渣鼻、痤疮、口周皮炎、皮肤溃疡等为糖皮质激素的相对禁忌证;如果合并了过敏性皮肤病,必须经过医生评估风险,在充分控制原发病的基础上方可考虑使用。

另外,如果对糖皮质激素或其基质等成分过敏,则不能使用。

针对具体皮肤病的治疗,王晓彦举例说,激素类霜膏在治疗特应性皮炎时要采取由强到弱的阶梯治疗方法:早期应用较强激素控制症状,炎症完全控制后,再持续规则使用外用保湿剂或者润肤剂,同时每周要用2次左右外用激素霜膏保持疗效;应用面积也应由大变小。另外,外用激素类药物最好选择一日使用一次、疗效持续24小时的种类,如糠酸莫米松乳霜。因为这种使用方法可以减少激素的不良反应,减慢激素的快速耐受现象;并能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同时提高患者依从性。

对于激素类霜膏在儿童皮肤病中的使用,2011年发布的《湿疹治疗指南》及2014年发布的《特应性皮炎指南》中提到,儿童面部及皮肤皱褶部位皮损一般用弱效或者中效糖皮质激素。

有时人们对于激素会有恐惧心理。这是因为,激素类霜膏使用不当的话确实会出现激素性皮炎、皮肤萎缩变薄、毛细血管扩张及色素沉着或脱失等副作用。但是,如果因为这个原因,造成该用激素治疗的患者拒绝使用激素的话,反而会使许多皮肤病患者得不到应有的治疗。王晓彦认为,这样也是不对的。

气温低空气燥 做好润肤

冬天北方气候干燥,容易出现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出现乏脂性湿疹、干燥性皮炎、干燥性唇炎等。乏脂性湿疹又称冬季瘙痒症、裂纹性湿疹,它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皮肤表面水分脱失,皮脂分泌减少所致;干燥性皮炎、干燥性唇炎等也和冬天天气寒冷干燥有关。所以,王晓彦提醒,滋润护肤是每个人在冬季每天都要做的功课。

另外,王晓彦指出,当人们皮肤瘙痒、起疹子时都会很自然地想到去医院就诊,其实不必。很多皮肤病都伴有皮肤干燥、皲裂等皮肤屏障受损的表现,而这些皮肤病只要注意每日滋润护肤就会得到明显缓解。所以秋冬季节要养成好习惯,每日外涂护肤霜、维生素E乳等,可以有效预防一些皮肤病的发生。冬天在洗澡时,水温不要太高,水太热会破坏皮脂膜,影响皮脂分泌;应尽量选中性或弱酸性的沐浴露,不要用碱性的香皂、肥皂。

最后,王晓彦指出,只有专业规范的诊疗,才是对每一位患者负责的做法,用科学的方法和充足的证据打消患者药物治疗的顾虑,用合适的药物对症治疗,才能保证患者的安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记者 杨六香)

(责编:李轶群、权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