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纠正误解:帕金森综合征与帕金森病是两回事
中药配合小剂量西药治疗帕金森病
要问裘老帮童奶奶创造奇迹的秘诀在哪?对此,裘老毫无保留地说:“以中药为主,配合小剂量西药。”
裘老告诉钱报记者,现代医学对帕金森病的认识到今年刚好满200年,目前的治疗手段多以猛用西药最为常见,但临床实践表明,任何一款西药用5~7年后,药效就会下降,且副作用大,比如“开关”现象,有的病人用药后半小时行动会变得灵活自如,可仅维持一小时后,就好像被关掉了动力开关一样,立即变得很难动弹,连自己想端杯水喝都做不到。
而中医学中对本病的认识要早许多,元代医学家张子和在其所著的《儒门事亲》一书中曾详细记载1例震颤麻痹患者,临床颇具本病特征,要比英国的报道大约早600年。而且,此后明代、清代及近现代的诸多医家都对本病做过深入研究,一致认为本病属于本虚标实之证,本虚在肝、肾阴虚,气血不足;标实为风火痰瘀。并留下了一些经临床反复验证的经验方。
“我正好是站在这些巨人们的肩膀上,然后再结合自己对本病的认识,打开了一个以中药为主,配合小剂量西药的治疗思路,利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让中西医在治疗帕金森病上互相取长补短,幸运的是结果恰到好处。”裘老告诉钱报记者。
裘昌林,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名中医,第四、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浙江省中医院常务副院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常委、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从事医学教学和临床50余年,一贯倡导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躯体疾病治疗与心理疾病治疗相结合的学术理念,对重症肌无力、帕金森病、癫痫、中风病、头痛、肌萎缩侧索硬化等神经系统疑难疾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2016年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成立20周年学术战略大会上被授予“中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专业突出贡献奖”。
(本报记者 何丽娜 本报通讯员 于伟)
![]() |
热门点击排行榜
联系我们
人民健康网微信 微信号:rmwjkpd 公众号:人民网健康 |
人民健康网微博 微博昵称: 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
电话:010-65363613/14 邮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