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癌症是“运气不好”? 专家:又是误导!

2017年04月11日09:48 来源:科技日报

  主流癌跟环境污染关系更大

  王健仰表示,通过分析发现,那些与DNA随机复制错误强相关的癌症大多是与外界接触较少的癌症,如肉瘤、骨癌、脑癌等,而与外界接触较多,容易受到“污染”的癌症,如,肺癌、结直肠癌、食管癌、皮肤癌以及鼻咽癌等,它们的发生与环境的关系更加密切。“尤其是肺癌,天天抽烟,或天天处在污染的环境中,得肺癌的几率当然会高于其他人。”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也表明,许多癌症发生的绝大部分原因是可归因于环境暴露。尤其是对于乳腺癌、前列腺癌等,这两种癌症的发生频率在地理位置上具有差异化的特点。如西欧的乳腺癌发病频率是东亚、中非的5倍。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前列腺癌发生频率是中南亚的25倍。如果移民是从患癌频率较低的国家去患癌频率较高的国家,则不久在患癌频率上也上升了。

  另外,诱发癌症最关键的原因——生活方式。如果对致癌原因做一个细分,第一位的就是生活方式,已经有确切的研究数据显示,75%的癌症与生活方式相关。目前从我们国家癌谱发病情况来看,排前十位的癌症,包括肺癌、肝癌、胃癌、乳腺癌、食管癌、胰腺癌等等,都是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此外,心理压力大也是一个诱发因素,它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需要提醒的是,作息不规律同样可以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增加疾病的发生率,比如过劳死,但是因为作息不规律而导致癌症的研究文献,目前还没有看到。

  健康生活方式很重要

  “假设66%的癌症确实是靠运气,但是这也不能说明癌症就不能预防,更不能说明你就可以随便喝酒、抽烟、熬夜。”王健仰强调,就好比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患肺癌的概率要高是一样的道理,想要远离癌症,健康的生活方式很重要,并且早期癌症筛查确定关键突变发生也同样重要,原文中也说明了这一点。

  《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指出,引发人们患癌的90%的外源性风险因素是可以人为控制的,包括吸烟、环境污染、导致肥胖的饮食等。同时,约有30%的癌症源自五种主要行为和饮食危险因素,即高体重指数、水果和蔬菜摄入量低、缺乏运动、吸烟及饮酒。肥胖、缺乏锻炼、摄入过量酒精均是癌症发病的风险因素。如果注意这些小节,30%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

  研究论文也指出,虽然针对随机性DNA复制错误取得了上述认识,但也不应轻视一级预防措施的重要性。而且,更应当将这种认识当作进行早期检查和干预等二级预防的必要提示。另外,就算查出了患癌,也不一定要责备自己。“这项研究的实际结果之一,就是我们希望它能让人们对自己患癌不要有负罪感。”沃格尔斯坦表示。记者 李 颖

(责编:许晓华、赵敬菡)


相关新闻

健康管理中心

健康直通车

联系我们

人民健康网微信

微信号:rmwjkpd

公众号:人民网健康

人民健康网微博

微博昵称:

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电话:010-65363613/14

邮箱:health@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