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网约护士:需求广泛亟待规范

2017年03月29日08:44 来源:北京晨报

  从网络打车、网络订餐到时下火热的共享单车,互联网+正在改变很多服务行业的属性。在医疗领域,互联网医院仍方兴未艾,网络预约护士上门这种新型的便捷服务也开始进入我们的生活。

  对于行动不便,还需要定期输液、打针、导尿的失能或半失能老人及其家属而言,通过网络平台申请护士上门提供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无异于切中需求的痛点。然而,随着服务落地,这类平台也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脱离了医院场景,护士服务的过程如何监管,服务质量如何保证,医疗风险如何规避,发生医疗事故谁来担责,作为医患中介的网络平台身份又该如何界定?网约护士平台能否成为未来居家养老模式的一种补充?这些问题都需要尽快找到答案。

  回应

  细化标准 完善评价系统

  平台服务将升级

  共享经济带来的红利如今在医疗领域中有所体现。类似于“医护到家”“乐护”“E护通”“U护”等网络预约护士上门服务的平台层出不穷,同时受到护士和患者的欢迎。

  护士通过在平台上注册即可抢单,前往有需要的患者家中提供专业医疗照护服务,同时还能获得一份额外的收入。对于行动不便的失能或半失能老年人来说,如果能在家输液、打针、鼻饲、导尿,也能省去很多麻烦。

  解决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打造护士上门版“滴滴”,网约护士平台打到了目前医疗服务所顾及不到的一个痛点,但作为一种新型的医疗服务业态,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最近,有媒体报道,有患者投诉,通过“医护到家”App预约上门的护士存在操作不规范,为患者注射“不允许院外注射药物”,提供以胎儿性别鉴定为目的抽血服务等问题。

  据了解,“医护到家”App于2015年12月正式上线,运营方为第一视频旗下全资子公司北京千医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平台对护士实行注册制,以套餐形式推出护理服务项目,提供不同套餐服务的护士能获得相应的上门服务费。

  北京晨报记者联系到“医护到家”COO魏贵磊,他表示,对报道中提到的问题部分认可,同时平台已经做出了整改措施。比如下架了之前提供上门打美白针服务项目,调整后,护士上门服务仅限于打针、输液、孕妇护理(上门注射黄体酮和排卵针)、留置针输液、静脉采血、普通换药、PICC换药、导尿、鼻饲、吸痰、压疮护理、造口护理、灌肠护理、外科拆线、会阴护理、雾化治疗、口腔护理十七项护理内容。

  与此同时,“医护到家”也将原有的服务标准进行了细化,升级用户评价系统,通过用户评价、监督举报等对护士行为形成有效约束。

  魏贵磊介绍,“医护到家”团队并不是医疗领域出身,在调研过程中,他发现医生和护士都反映,一些失能或半失能老年人对上门护理的需求非常大,已然成为一个痛点,但在推进服务体系过程中,尽管团队招聘了多名全职护士,也推出了国内首套护士上门服务标准和流程,但确实也存在流程标准不细致、评价体系不够科学,对护士监管不足等问题。他表示,下一步“医护到家”将与全国的医疗机构展开合作,为这些医疗机构搭建信息平台,同时争取将上门服务费用纳入医保。

  调查

  护士多点执业政策待放开 平台接单先试水

  对于“医护到家”和同类网约护士平台的质疑还包括其运营模式,护士个人与平台签约执业,应该以“护士多点执业”政策的放开为前提。目前我国虽然对医生多点执业打开了政策通道,对“护士多点执业”还并未出现政策松动。

  魏贵磊表示,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只有对护士必须在执业地点进行执业的表述,并没有说护士不能在执业地点以外执业。他强调,事实上,一些地方性政策其实已经释放出允许鼓励护士多点执业的信号。

  去年5月,广东省卫计委发布的《广东省持续改善护理服务重点工作方案》中就有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护士多点执业,鼓励三级医院专科护士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设专科护理门诊,鼓励县级以上医院护士以各种形式开展出院后患者延续护理和长期护理服务,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居家护理服务,鼓励护士在养老院、护理院巡诊或兼职等明确支持探索护士多点执业的内容。护士多点执业一旦放开,就意味着护士只要在一地进行注册,就可以多点、灵活执业。护士通过网络预约平台执业也将有明确的政策作背书。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网约护士平台正在充当护士多点执业的探路者。

  以“医护到家”为例,目前该平台注册护士约为3万余名,她们利用本职工作以外的碎片时间进行兼职,可以获得更多收入,因而积极性也较高。根据平台显示,接单量排名第一的护士抢单数为1138次。

  2017年1月出版的《中华护理杂志》发布的一篇由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与天坛医院护理部联合发表的调研文章《护士多点执业认知的调查和分析》显示,大部分护士对多点执业持欢迎态度。参与调研的1010名护士中,78.5%赞成护士多点执业。大部分护士认为,多点执业可以提高经济收入,提升自我价值和自身技能。

  建议

  规避风险 注册护士要有门槛

  中华护理学会副秘书长、海军总医院护理部主任黄叶莉曾公开表示,护士上门对病人,尤其是行动不便的病人来说是好事,也是未来趋势,一些在职或退休护士能够为病人提供居家服务也是很好的方向。但她同时强调,病人有需求可以满足,但对潜在风险一定要提前规范和规避,出现纠纷和问题要有解决的依据和通道。而这些恰恰是网约护士平台尚未完善的地方和一些模糊地带。

  早在网约护士平台出现之前,护士上门给行动不便的患者打针、换药在一些社区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作为“上门巡诊”项目在开展。

  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部主任王丽介绍,早期一级社区医院在机构转型之前,上门巡诊业务的内容比较宽泛,有些不适合在家操作的治疗可能存在一些安全风险。随着上门巡诊制度的不断细化和规范化,护士上门可提供的护理服务范围有了明确界定,提出上门申请的患者也要经过评估。患者(家属)和社区机构要签署社区家庭卫生服务协议书、知情同意书等,医生或护士要填写入户评估表、首诊记录等,必须做到每一步有资料留存,每一项操作都有据可查。

  王丽表示,护士脱离医院场景提供上门服务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比如药品安全、过敏反应等。她强调,护理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年龄低、护龄短的护士实践经验不足,缺乏一定的应变能力。“社区提供上门巡诊的护士要通过临床护理及社区护理专业评估培训,上门的护士在护龄、经验方面还是需要一定门槛的。”

  观点

  法律真空

  企业需自律、政府应扶持

  与风险并存的就是一旦出现医疗事故,平台、护士的责权如何追溯、判定的问题。

  魏贵磊表示,“医护到家”是一个信息平台,而非医疗机构,充当的只是一个资源调配中介的角色。他强调,网约护士平台目前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平台是否需要具备医疗机构资质,目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还没有明确定义。从这个角度来说,网约护士平台的运营其实是处于一个法律的真空地带。魏贵磊表示,出于对护士、患者负责的态度,平台免费为双方购买了保险,从一定程度上规避风险。

  作为互联网医疗领域的资深人士,好大夫在线CEO、银川智慧互联网医院董事长王航表示,由于人口老龄化,社会上对医护上门服务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这个需求还会越来越大,网约护士平台的出现解决了大家的一些痛点,有一定的社会价值。这类平台目前暂时处于法律的灰色地带,但“创新往往是领先于法律法规的”。他认为,对于创新公司来说,目前最该做的是把控好服务品质,从患者角度出发去设置流程。“只有站在患者角度,替他们考虑周到,替他们规避各种风险,才不会出大的漏洞。”

  卫计委相关领域专家介绍,网约护士平台需要规避的风险主要有三类:医疗风险、法律风险和人身意外风险。要规避这些风险,除了平台本身应确保提供服务的合法合规性,制定标准化流程,接入保险作为基本保障等,从政府层面来讲,也应该给予一个明确的指导或操作细则。“就像共享单车一样,如果要扶持,就应该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记者 孔瑶瑶)

 

(责编:王亚微、权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