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创伤患者在急诊室等医生,今后将变成医生在急诊室等患者。”创伤救治联盟主席、北大人民医院院长姜保国昨天在第二十五届国际交通医学大会上透露。昨天,中国创伤救治联盟正式成立,本市部分医疗机构加入联盟。“医生等病人”的救治模式将打通院前急救、院内急诊、专科会诊的通道,缩短交通意外、爆炸等创伤患者的急救黄金时间,降低患者死亡率。
“创伤”成45岁以下人群第一大死因
目前,创伤已成为人类的第四大死因,同时也是45岁以下人群的第一大死因。据统计,仅2014年全球因创伤住院治疗的人数就高达6000万人次,死亡人数达50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10%。我国每年创伤致死人数达七八十万。
为加快我国创伤救治的规范化进程,提高救治能力和技术水平,“中国创伤救治联盟”昨天成立。
首批联盟成员吸纳了从事创伤救治的100余家医疗机构,以及500余名创伤救治专业人员,本市部分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参加。今后,联盟将重点开展普及创伤预防知识,完善严重创伤救治相关条例,提高严重创伤救治水平,减少严重创伤事件发生,降低严重创伤的死亡率、致残率等工作。
严重创伤患者死亡率下降约13%
在我国,创伤医学至今仍不是独立的二级学科,发展较缓慢。这也导致严重创伤、多发伤的救治能力和水平呈整体下降趋势。
为建立中国创伤救治体系,2011年,北大人民医院院长姜保国带领团队开展了“十三五”规划项目《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建设》的研究,并在全国36个地区建立闭环式二级创伤救治系统。简单来讲,就是以一家大型三级医院为创伤救治中心,区域内的5到6家二级医院为创伤救治点,形成闭环式区域性创伤分拣、转运的救治流程。
目前,本市西城、海淀、昌平、延庆、通州5个区正在试点严重创伤救治规范试点,北大人民医院、北大国际医院、昌平区医院、延庆区医院、通州潞河医院为区域性创伤救治中心。
数据显示,在这种创伤救治体系下,严重创伤患者的院内死亡率由33.82%下降到20.49%。院前转运时间缩短至23分钟,比原来节省了近一半时间;急诊施救时间缩短至3分钟;专科会诊时间缩短至5分钟以内。
根据姜保国团队的研究成果实施的救治模式,被称为创伤救治的“中国模式”,并在今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原来,创伤患者在急诊室等医生,今后将变成医生在急诊室等患者。”姜保国说。
医院多学科打造“严重创伤救治团队”
对于医院来说,创伤的救治往往比较棘手。比如,交通伤患者多半是严重的多发性创伤,涉及多个科室,但很多医院还做不到第一时间调配多科室专家联合救治,因而可能错过救治的黄金时间。另外,目前存在的院前急救不规范、院前转运时间长、院前救治和医院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等问题,造成医院通常在没有任何预警的状态下,突然接诊严重创伤患者。
因此,姜保国提出组建“严重创伤救治团队”。该团队主要包括骨科、胸外科、神经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颌面外科,以及急诊科、重症监护科、麻醉科、手术室等多个科室医生,可以负责患者急诊复苏、生命支持及确定性手术、危重期的规范化护理等各个环节。
今年1月起,北大人民医院还启用了“严重创伤信息交换预警联动系统”,包括三个环节。一是院前环节,999、120评估病情后先把信息传到医院急诊部门,沟通是否能够救治;二是急诊环节,急诊部门根据病情评估情况,联系北大人民医院严重创伤救治团队的相关科室专家,在医院待命;三是综合救治环节,各专科联合制定整体治疗方案,确定各科治疗顺序。
链接
严重创伤救治流程
根据严重创伤救治规范流程,首先来到现场的急救医生为指挥员,以红、黄、绿、黑色标示牌,将重度创伤、中度创伤、轻伤、死亡患者分类,以便进行检查和处置。
随后,指挥员安排患者转运,重度创伤患者转至救治中心,中度创伤患者则转至救治点。
急救人员在转运途中将患者伤情发送至医院,医院通知严重创伤救治团队提前做好准备。
根据多学科会诊意见,医生选择是为患者手术,还是将患者送入重症监护室接受创伤控制。
秋季进补易跑偏 正确进补大盘点 迎来秋分时节后,可以进补了,特别是针对北方天气特点,应补肝益肾、益气养血。当下,很多人因为气血不足而表现为面色苍白、心悸气短、精神疲倦、体虚潮热、腰酸腿软等症状,需要进补,但是进补不能跑偏了。秋季进补大盘点,教你如何正确进补度过“多事之秋”。 【详细】
癌症真相:免疫力≠抗癌力!免疫失调才是元凶 社会上关于癌症最大误区可能认为它是免疫力低下之故,提高免疫力就可防范癌症,故推销保健品、食品给癌症患者时,只要沾上“提高免疫力”的边,就大行其道。因为人们总觉得:免疫力不是越高越好吗?其实,免疫力不等于抗癌力。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