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基因或为易感孤独根源

2016年09月23日13:17  来源:环球网
 
原标题:研究:基因或为易感孤独根源

据英国《每日邮报》9月21日报道,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一项新的研究表明,环境会影响人们的日常感受,但孤独可能存在于人们的基因中,有些人的基因决定了他们每当感到受忽视时便会产生抑郁的症状。

这些感觉将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为了更好地了解其中因素,研究小组针对孤独进行了一个全基因组关联研究。这项研究的志愿者年龄在50岁及以上,人数超过1万人。数据由美国国家健康退休研究院收集。

随着时间的推移志愿者们会被问及3个问题:“你多久会觉得自己缺少陪伴吗”、“你多久会感到自己被遗忘”、“你常觉得自己融入不到周边环境中,被隔离吗”。由精神科医生对志愿者们的答案进行衡量。研究人员发现,27%被确认孤独的人有相同的遗传倾向。

有趣的是,人们的大脑对孤独的反应方式与对疼痛的反应方式相同。身体疼痛警示人们有潜在的组织损伤,并督促我们注意身体健康。

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医学院精神病学教授和基础研究副主席、实验首席研究员亚伯拉罕·帕尔默教授,在9月15日发表的《神经心理药物学》研究中解释道:“孤独感同样会触发警报系统,提醒我们注意自身身体状况。每个人的应激条件各不相同,即使对于两个具有相同数量的亲密朋友和家庭的人来说,亦是如此。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孤独的遗传倾向’。我们想知道,从基因的角度来说,在相同的情况下,为什么一个人比另一个人更容易感到孤独。”

这并不是第一个尝试找到生物学与孤独联系的研究,早前已经有人研究基因是如何影响人脑中的激素的,例如多巴胺和5-羟色胺(快乐激素)的释放量。但迄今为止,这项研究是学科最大的研究。

研究人员还确定,孤独往往与神经过敏症——一个长期的负面情绪状态甚至抑郁,一同被继承。少量证据证实,孤独与精神分裂症的遗传性有关,双向情感障碍与重度抑郁症有关。在以前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并未发现孤独感与特定候选基因有联系,例如编码的多巴胺货催产素。

帕尔默教授表示,因该小组的调查对象是美国的老年人而其他的研究小组调查对象是欧洲的成年人,所以导致结果与从前的有些许不同。现在,帕尔默教授与研究小组正在研究遗传预测,这是一种特定的遗传变异,将使研究人员得到一些关于能够影响孤独的分子机制的额外结论。(实习编译 钱洪立 审稿 郭思佚)

(责编:李星星(实习生)、张希)

推荐阅读

秋季进补易跑偏 正确进补大盘点 迎来秋分时节后,可以进补了,特别是针对北方天气特点,应补肝益肾、益气养血。当下,很多人因为气血不足而表现为面色苍白、心悸气短、精神疲倦、体虚潮热、腰酸腿软等症状,需要进补,但是进补不能跑偏了。秋季进补大盘点,教你如何正确进补度过“多事之秋”。 【详细】

人民健康大讲堂|营养“识”堂|保健养生

癌症真相:免疫力≠抗癌力!免疫失调才是元凶 社会上关于癌症最大误区可能认为它是免疫力低下之故,提高免疫力就可防范癌症,故推销保健品、食品给癌症患者时,只要沾上“提高免疫力”的边,就大行其道。因为人们总觉得:免疫力不是越高越好吗?其实,免疫力不等于抗癌力。 【详细】

人民健康大讲堂|营养“识”堂|保健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