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新闻要闻

孩子误吞异物 不要硬抠也不能吞饭团

2015年10月19日09:18    来源:西安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孩子误吞异物 不要硬抠也不能吞饭团

  各种小物件需远离幼儿,谨防孩子误吞。 记者 张宇明 摄

  3岁以下儿童是高发人群,花生、瓜子、硬币等东西最容易卡

  近日,仅11个月的婴幼儿呼吸困难,最终医生从孩子声门上取出一片蟹壳;挂图的图钉,被孩子抠下来吃到肚子里面……记者昨日走访了解到,西安市儿童医院平均一年从儿童身体中取出各类被误食异物400多例。医生说,3岁以下儿童是误吞异物的高发人群,而坚果、动物骨头、硬币则是最易发生误食的物品。

  提醒 1

  遇寒暑假误吞异物病例更多

  儿童医院耳鼻喉科有一间特殊的标本室,陈列着花生、围棋、硬币、铁钉、口哨、笔帽、戒指、耳环等物,这些都是从孩子们气管和支气管内取出的异物。

  “每件儿童误吞的异物后面,都有一段惊险的故事。”昨日记者采访了医院耳鼻喉科主任樊孟耘,他表示,儿童误吞的异物五花八门,电池、纽扣、游戏币、小玩具零件等等,这些曾经被孩子们误食的异物,险些酿成大麻烦。“之所以把这些异物收集起来,就是让家长们都能看到,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前段时间,一名2岁多孩子不停吐食,送到医院检查后,才发现是孩子误吞的塑料小卡片卡住了食管。还有个小男孩误吞了纽扣电池,家长急忙将其送医,取出过程中发现电池已被胃酸腐蚀,纽扣电池中汞等重金属以及酸碱物质渗出,腐蚀了食管。

  “现在很多家庭都给孩子在门上挂挂图,识拼音认汉字。就有一位家长,让孩子自己坐那里玩,小孩子难免调皮,用手不停地抠固定挂图的图钉,结果,就被孩子抠下来吃到肚子里面。家长发现挂图掉下来一角,一看怎么都找不到图钉,这才慌神带着孩子往医院跑。”樊孟耘表示。

  除了这些,儿童误吞异物中还有一些值钱的物件,如戒指、耳环等,取出后家长就带回去了。甚至不少家长到医院后,都不确定自己孩子是否误吞,只是说给孩子玩的,忽然间就找不到了。这样的惊险故事,每年要遇见400多例,遇到寒暑期,人数还要多。

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韩雅菘、权娟)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