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一所县医院建起精神专科联盟

2025年02月08日08:27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住院患者写写画画,表达新年期许。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怡蒙/摄

每天上午,是福建省安溪县城厢卫生院一天中的人流高峰期。院内主楼二层的儿童保健科沸腾着童声和脚步声,每隔几分钟,就有父母带着孩子来到医师林燕齐的诊室。

林燕齐询问一个3岁的男孩叫什么名字,让他模仿自己在纸上画一个圆,再学一下“小兔子怎么跳”。男孩比着“V”字手势蹦跳的时候,林燕齐问家长,孩子是否能和小朋友正常交流。得到肯定答复后,林燕齐说:“好!没问题。”

接下来是一个11月龄的婴儿,林燕齐用摇铃球在她耳边摇晃、观察,同时向父母询问宝宝的详细情况。

林燕齐告诉记者,她刚刚做的是安溪县第三医院(以下简称“安溪三院”)牵头开展的、全体0-6岁儿童必须完成的孤独症早期筛查的初筛。初筛分别在儿童3、6、8、12、18、24、30、36月龄,以及4、5、6岁时进行。

这是安溪县精神专科联盟的重点工作之一。安溪县的城厢卫生院、城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城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内卫生院都可以进行县辖区内适龄儿童孤独症初筛,如果初筛异常,就需要去安溪三院或安溪县妇幼保健医院进行复筛,若复筛依然没有排除异常,应尽快进行正式的诊断和干预康复。

正确面对孤独症

1月20日下午,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跟随负责儿童孤独症诊断和干预的安溪三院儿童心理卫生科康复部主任苏育华走进康复部。墙上的文化栏布置着手工剪贴“欢欢喜喜迎新年”,家长在门口张望着。

如果门上没写着“认知功能室”“感统训练室”的字样,这里看起来就像普通幼儿园的教室。实际上,走廊两侧都是8岁半以内孤独症和各种发育迟缓儿童的矫正治疗室,家长正在等待孩子结束矫正课程。

白明(化名)的女儿7岁,被确诊为孤独症。“(我们)在师资水平不明,也不能走残联报销流程的私立机构待了一年半,效果不好。”白明说,“2022年上半年才转来这边,再筛查、确诊,现在可以享受医保报销了。”

在安溪三院开具孤独症诊断证明后,患儿家长就能向残联申领残疾人证(6周岁以下有诊断证明即可,不需要办证),获得孤独症康复服务补助,补贴在医保报销环节后余下的自费支出,最高每月可申领2200元,每年不超过22000元。经过医保报销和残联补助,一个患儿家庭一年的自费支出基本在8000-10000元。

若患儿被诊断为一级、二级精神残疾,还有额外医疗救助来补贴70%的医保报销后特殊门诊和住院费用的自费部分,每年每人最高6万元,这项医疗救助和医保报销进行“一站式”结算。

“我们家孩子刚来安溪三院时快3岁了,妈妈都不会叫,现在可以简单沟通了。”一名患儿家长说。她的女儿今年6岁,也被确诊为孤独症。她家住在湖头镇,在那里的工厂上班。每周一到周五她都会坐一个小时左右的早班车把孩子送来,下课之后接回家,然后再去上夜班。

“很多家长对待孩子说话晚,相信了民间的一种说法——‘贵人语迟’,认为孩子说话晚更聪明、更有天赋,而忽视了孩子语言发展中的问题,以致错过最佳的治疗和干预时机。”苏育华说。而孤独症患儿早期“五不”表现就是不语、不应、不指、不看、不当,即语言延迟、对呼唤充耳不闻、不理人、对物品不恰当使用等异常行为。

许多孩子错过了早期干预的最佳时间,使得后期的矫正和生活更加困难。苏育华说,现在住院的病人中,就有人可能是早年的孤独症又叠加了后来的精神障碍。

部分在初筛中被判定为异常的儿童,其家长对结果会有异议。林燕齐展示了城厢卫生院2023年、2024年的初筛异常名册登记表,“未复筛原因”中,“家长表示正常,拒绝复筛”和“电话拒接”“不承认筛查结果”的字样多处可见。“如果真的没问题那是好事,就怕其中有被忽视的孤独症预兆。”林燕齐说。

消除病耻感任重道远

安溪是一个有百万人口的大县,地处闽南,又是多山地区。这里的人,特别是年长者,对于精神类疾病还有一定的偏见和误解。除了孤独症,对其他心理疾病、精神障碍也大多如此。“会有人想通过做‘法事’来消除精神病。”安溪三院院长余琴棋说,“更普遍的情况是,一说到安溪三院,很多人第一反应是精神病院,羞于提及。”

2019年10月,由安溪三院牵头,县里的4家县级医院、25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两家民营医院共同成立了安溪县精神专科联盟,开展各项工作,最初的孤独症儿童筛查就是从这时开始的。2024年,安溪县的适龄儿童初筛率达99.03%。其中,初筛异常1004人,初筛异常率1.79%;复筛696人,复筛异常536人;诊断381人。

除了孤独症,安溪县精神专科联盟还组织各成员单位开展孕产妇抑郁症筛查和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工作。

对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考虑到部分患者及家属不愿到精神专科医院就诊,或住在偏远乡镇交通不便,安溪三院先后与县里多家医院合作共建精神心理健康门诊,派出精神科医生及心理治疗师到各单位坐诊,下到村中入户诊断。

遇到无子女、配偶、父母,难以自理的患者,医护人员会联系村委、派出所,为他们办理残疾人证,以获得医疗补贴,严重者送诊住院。安溪三院医务科科长肖建树介绍,“去年4月起,三院配合县残联推行残疾人证办理‘只需一趟’服务,还能免费邮寄到家”。

2019年12月,安溪三院通过市卫生健康委的考评,被认定为全省首家县级二级精神病专科医院;同时,安溪三院也是泉州市最早开展孤独症干预治疗的精神专科医院;泉州、厦门的医院如果收治了安溪的孤独症患儿,也会建议家长回安溪就近治疗。

闽南人重视过年团圆,记者采访时已临近春节,轻症或有能力控制自我的心理疾病和精神障碍住院患者大都被接回家了。去年因为躁狂发作入院的陈小丽(化名)已经出院回家,1月21日,当院里的医护工作者带着粮油礼品到她家回访时,她刚刚结束当天的工作。精神科医生翁却梅叮嘱她一定要按时吃药,维护好情绪和睡眠的稳定,定期门诊复诊。

一些还不能出院的患者,神志清醒时会萌生回家的念头,医护人员给他们分发过年的零食糖果,聊天谈心鼓励他们。医生们给记者展示了住院患者用纸折的兔子、千纸鹤、宝塔,还有他们写的字、画的画。很多折纸上写着他们的愿望:“新年新气象”“早日出院”。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怡蒙 记者 刘昶荣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2月08日 03版

(责编:郝帅、陈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