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以绿色消费贯通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2024年10月17日08:32 来源:光明日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可以说,消费集中体现了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决定了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及其流通交易和再循环利用各个环节,是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根基所在。

绿色消费带动企业生产和投资绿色转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消费理念的提高,人们对绿色产品价值更加认同,以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节水节能器具、绿色建材等为代表的绿色消费方兴未艾。买菜携带环保袋、选家电先看“能效等级”指标、中秋月饼拒绝“过度包装”等已成为人们普遍的生活方式。从产业发展来看,由于那些绿色标识水平较高的产品更易被消费者和国际采购者接受,从而协同产业链上下游提升绿色敏感度,打通整个产业链的含绿量。这个过程中,绿色产品市场需求扩大与供给结构升级实现了积极互动,以及绿色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例如,有企业通过把稳供应商准入关、将绿色指标纳入考核体系等方式,带动链上企业全生命周期开展绿色工艺及绿色精益制造。

同时,绿色技术革新应运而生。近年来,伴随绿色消费的兴旺,绿色技术研发和技术采用过程中的新增成本逐渐被扩大的市场需求所覆盖,很多企业已经形成了加快绿色转型的内生动力。越来越多的企业把对节能环保技术、碳捕获、碳封存等绿色技术的研发及应用作为生产的前置条件,以追寻市场开拓和价值链攀升。当前,我国生产企业快速向价值链上游迈进,向净零排放转型,不断加快绿色发展的步伐。

绿色消费不仅要求企业采用绿色技术生产绿色产品,还要求企业改进生产设备和能源结构。产品生产企业纷纷扩大绿色产品生产线,由高耗能转向绿色产品投资布局,上游设备生产、原材料以及能源供应企业也逐步开启绿色转型之路,绿色技术装备制造体系逐渐形成。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光伏、电池、电动汽车、充电桩等围绕新能源汽车的相关绿色产业链已初步形成。截至2023年底,我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达859.6万台,同比增加65%,已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辐射面积最大、服务车辆最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今年7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销售87.8万辆,国内月度销量首次超过了传统燃油乘用车。从宏观经济来看,全社会用能结构主要跟随产业结构而变化,产业链绿色转型必然牵动能源结构转型。2023年,我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风电装机容量分别同比增长55.2%、20.7%,新能源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34%。譬如,一些钢铁企业深耕氢能与钢铁的融合创新,探索从碳冶金到氢冶金新路径,以助力钢铁行业“摆脱”对煤炭等传统化石能源的深度依赖。

绿色消费及其产业链绿色化趋势的不断延伸,衍生形成了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新业态。目前,我国已建立了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较为完整的绿色金融体系,碳足迹、碳标识、碳汇等衡量标准也逐渐细化和落地。例如,福建省三明市开展林票制度改革试点,将森林经营主体全部的林木资源折资量化形成电子化资产凭证,可交易、流转、质押,从而把林票变成了“绿钞票”、树林成了“活银行”。二手交易、以旧换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也都是绿色消费的重要形式,近年来也取得了较快发展,为全面绿色转型贡献了力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只有通过绿色消费才能真正实现绿色产品的经济价值,助力打通生活、生产、投资、技术、能源结构和衍生业态等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各个环节,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刘 诚,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责编:郝帅、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