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骤降3-5度易发生心梗 专家提醒心梗救治牢记两个“120”并警惕再梗风险
11月20日是第九个中国心梗救治日。近年来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攀升。对此,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首席专家霍勇提醒,心梗救治的黄金时间窗口是120分钟,患者一旦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要及时拨打120进行救治。而对于有心梗病史的患者来说,也莫因为做完介入手术而掉以轻心,需要通过抗栓、降脂、控制心率等综合管理来避免再梗的发生。
霍勇表示,高龄以及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患者,还有长期抽烟、肥胖、精神易紧张人群等都是心梗的高危发病人群。“此外,心梗发作还与气温骤降有一定关系。尤其是在北方地区的非采暖季节,一旦气温骤降3至5摄氏度以上,急性心梗的发生率也会上升。“霍勇补充。
心梗发生后,疏通堵塞的冠状动脉,让心脏重获血液供应就成为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每拖延1分钟,就会有大量的心肌细胞死去。对此,霍勇强调,1120中国心梗救治日就是提倡公众要牢记两个“120“:
第一是患者或者目击者在症状发作时要第一时间拨打120送医。“与普通的胸前疼痛不同,心梗患者往往有持续性的压迫感、窒息感乃至濒死感。每个得过心肌梗死的人都不会忘记那种感觉”。
第二是要把握120分钟的黄金救治时间窗。霍勇解释:“患者一旦心梗发作,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目前的临床研究大多表明,如果能够在120分钟内得到治疗,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心梗患者的预后会大大改善。”
此外,临床上很多患者会复发心梗,患者一梗再梗的情况并不少见。霍勇表示:“通常而言,得过心梗的患者易复发。心梗患者和无心梗病史的人群相比,前者在一年内再发几率是后者的10倍以上。”相关研究显示,心梗一旦复发,不仅病情更重,其死亡风险也会更高。
再梗的高发与危害无疑对心梗防治提出更高的要求。《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概要》中就指出,不仅要减少发病人数,增加救治能力,同时也需要降低心血管病存活患者的复发和再住院风险。
“无论是患者还是医生,我们都需要重视预防、减少再发心肌梗死的风险。”霍勇提醒,“而有效遵循医嘱用药、坚持随访、定期检测对于心梗患者防止复发是十分重要的。”
相关研究显示,心梗复发与患者的血管健康有着密切关系。年纪大、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有吸烟史的这类心梗高危人群的血管往往狭窄,其血管内的不稳定斑块一旦破裂,人体内的凝血机制便会被触发,而血小板的聚集则会加剧血管堵塞。而介入手术只能帮助疏通堵塞处,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降低血栓再次形成的风险。有些心梗患者认为自己已经出院,甚至装过支架、做过搭桥,血管堵塞的问题就彻底解决,没有后顾之忧,就没必要天天吃药。而这恰恰是出院患者容易心梗复发的一大误区。
“心梗患者出院后做好预防工作十分关键。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三高饮食、戒烟限酒、适当运动。同时要坚持规范的抗血小板治疗,预防血栓的形成。有高血脂症的心梗患者也需长期使用降脂药物,让血液中的斑块稳定乃至逆转消退。有心梗病史患者也需要注意控制心率,以免心率过快导致的血流量过快或过大伤害到心肌血管。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应高度注意血糖的管理,避免高血糖对血管的损伤。”霍勇提醒。
“尽管心梗严重致命,但心梗并不可怕,早期救治可以有效的挽救生命。现在我们已经看到,国内胸痛中心‘三全模式’实现全域覆盖、全民参与、全程管理的体系建设,将心梗的救治和预防进行了有效的结合,并取得显著成绩。以天津市为例,其全市的心肌梗死死亡率也下降了接近70%。这些成绩离不开政府的主导,也离不开社会各界包括媒体、公众、医疗机构的通力协作。”霍勇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