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已有43项临床检验结果互认
蒋若静
奋进新征程 喜迎二十大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空间布局持续优化,疏解核心区三级医院床位2200余张,京津冀医疗卫生支持合作项目深入推进,全力支持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交钥匙”新建医院工程预计明年9月交付雄安新区,京津冀地区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医疗机构总数达485家……据北京市卫健委昨日通报,十年来,立足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定位,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本市全力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和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目前已疏解核心区
三级医院床位2200余张
据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展规划处处长高路介绍,本市牢牢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一城市规划建设的“牛鼻子”,统筹引导中心城区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向城市南部、西部、回天地区等重点地区转移疏解,有力辐射带动周边区域。
2018年10月完成天坛医院整体迁建,疏解核心区床位950张;2018年底友谊医院通州院区开诊并持续发挥功能作用;2021年建成运行同仁医院亦庄院区二期,崇文门院区完成压缩800张床位目标;积水潭医院新街口院区新北楼拆除,助力“银锭观山”景观视廊恢复,新龙泽院区同步开诊运行,“回天”地区医疗服务能力水平进一步提升。据统计,目前已累计疏解核心区三级医院床位2200余张。
本市11家医院
与张家口9家医院对接
高路透露,在京津冀医疗卫生支持合作项目方面,本市深入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部署,有序推动京津冀重点医疗卫生项目合作,推进首都都市圈建设。做好对廊坊北三县支持合作,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持续推动中日友好医院、安贞医院、友谊医院等央属、市属医院对口支持北三县医疗机构,重点支持消化内科、呼吸与重症医学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心内科等科室,填补当地医疗资源短板。支持帮助河北燕达医院成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并建立远程放射影像诊断及远程病理诊断平台,促进更多患者就近就医。
本市全力支持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交钥匙”新建医院工程顺利推进,预计2023年9月交付雄安新区。持续组织宣武医院、妇产医院、中医医院等支援机构重点支持新区容城县对口医疗机构,提升当地诊疗技术水平。其中,宣武医院帮助容城县建立雄安三县唯一的卒中治疗中心,覆盖人口一百余万人。在妇产医院帮扶下,容城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和新生儿科成为雄安新区重点专科,医院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
本市还持续实施京张、京承、京唐、京保等重点地区支持合作。其中北京市11家医院与张家口市9家医院对接合作,累计指导合作医院新设科室29个,培养学科带头人57名,申报国家、省、市科研立项95项,开展新技术54项。如天坛医院帮扶张家口第一医院,筹建了张家口地区第一家眩晕临床诊疗中心;积水潭医院协助张家口市第二医院承担多项大型国内、国际重大体育赛事的保障任务,建成奥运保障团队,圆满完成冬奥及冬残奥会应急保障任务。此外,北京儿童医院托管保定市儿童医院,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干细胞移植科在保定市儿童医院正式揭牌,有力提升了当地儿科医疗服务能力水平。“京廊”“京衡”中医药协同发展工程持续实施,共建设重点专科25个、医联体20个、名中医室站28个。
京津冀检验结果
互认医疗机构达485家
在医疗卫生政策协同方面,高路表示,目前,京津冀地区临床检验结果互认的医疗机构总数达到485家(北京262家、天津67家、河北156家),临床检验结果互认项目43项,覆盖了符合要求的二三级医疗机构、独立医学检验实验室及民营医疗机构。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共享的医疗机构达到239家(北京59家、天津50家、河北130家),共享医学影像检查资料21项,有力提升三地医疗服务同质化水平。此外,京津冀公共卫生领域全面合作有序推进,三地卫生健康部门累计签署20余项合作框架协议,持续推进疾病防控、卫生应急、妇幼健康、老年健康、精神卫生、综合监督、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协同合作,通过业务交流、举办培训、组织演练、搭建共享平台等多种形式,带动提升河北等地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促进京津冀三地卫生健康事业可持续协同发展。
此外,在京津冀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方面,目前,三地已实现核酸检测等信息共享,结果互通互认。市卫生健康委指导市疾控中心持续落实京津冀三地疫情协查通报机制工作要求,加强疫情信息沟通及涉疫人员信息横传,及时处理相关协查信息,防止疫情外溢扩散。
高路表示,下一步,市卫生健康委将持续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深化京津冀医疗卫生项目合作,全方位提升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水平,推动新时代首都卫生健康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