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谈健康中国”

蒋建东委员:“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做好原创新药研发

人民网记者 乔业琼

2022年03月09日15:23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编者按】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2022年两会期间,来自卫生健康行业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带着一年来的积累和思考,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广抗疫经验、推进公立医院建设、加强医学人才培养等话题,积极建言献策。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研究抗新冠药物,希望能够治疗或者预防新冠肺炎。”近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院院长蒋建东在做客人民网访谈时介绍,经过大量的研究,现在已有两种抗新冠药物即将完成三期临床。“希望大家协同努力,做好原创新药研发工作,为医药卫生事业做出中国贡献。”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院院长蒋建东。崔辰光摄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为新药研制提供指导

“从建国到现在,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翻了一倍多,其中药物的研发尤其是抗菌素做出了重要贡献。”蒋建东表示,在实践中,“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观点对我国新药研制提供了很多指导。

蒋建东介绍,很多药物来自自然界,包括微生物、植物等,也有来自人体的,如生物药物。其中,植物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这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化学技术、计算机技术、医学、基础医学等的发展,中药尤其是植物药物的作用机制能够得到更好的解释,让我们的研究水平实现与国际接轨。”蒋建东举例说,青蒿素就是一个典型,帮助很多病人解除痛苦。

2004年,蒋建东带领课题组发现中药黄连的主要成分小檗碱是新机理降血脂的药物。他介绍,受中医“黄连厚肠胃”理论的启发,课题组发现小檗碱能够起到降血脂作用的关键在于肠道菌,通过肠道菌的生化功能以及酶的转化,科学阐释了小檗碱的分子机制,这也是传统的中医药理论助力现代科学发展的生动体现。

开展原创抗肿瘤药物研究 服务医院临床

抗癌药物是社会普遍关注的治疗领域。蒋建东介绍,最早期的抗癌药物作用靶点是DNA,后来发展到代谢、细胞内的代谢。为了减少毒性,又开始研究靶向治疗、精准治疗等。“我国抗肿瘤药物研究与国际水平相差不远,尤其在服务医院的临床治疗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此外,蒋建东表示,我国还开展了原创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建立了诱导分化理论体系,有了一定的积累。例如,在治疗液体肿瘤方面,三氧化二砷和维甲酸治疗白血病的研究,让白血病尤其M3型的白血病治疗率提高到了90%多的五年治愈率。在治疗实体肿瘤方面,从植物中提取的绿原酸并制作成为原料药已经完成,在二期临床的抗母细胞脑胶质瘤的研究中应用效果比较好。

“这种诱导分化的过程,在生物学上叫重新编程,就是对细胞的程序、信号的传导进行重新编程,把癌细胞转换成良性的过程。通常一个分化的过程会涉及很多分子和信号通路,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蒋建东表示。

研究抗新冠药物 或很快应用于疾病防控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研究抗新冠药物,希望能够治疗或者预防新冠肺炎。”在访谈中,蒋建东透露,经过大量的研究和时间的考验,现在有两种药物将完成三期临床。这两种抗新冠药物,作用机制不相同,但都有比较明显的优势。

“对我们的研究工作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从目前的结果看,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这个药物就会获批,能够尽快应用于疾病的防控。”蒋建东表示。

新药研制属于高技术领域,涉及到化学、生物学、计算机、物理,还有材料科学等。蒋建东建议,一是希望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加强原创,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期待更多的一线医生参加临床研究,使很多走出实验室的药物能够更好地在临床中检验其效果。二是完善评估机制。对基础性支撑性的科研工作,不仅靠文章、论文进行评估;完善研究支撑体系,对基础性支撑性的科研项目和相关研究人员给予支持。

“代表委员谈健康中国”系列报道:

王松灵委员:吸引优秀人才 造就高水平医师

张国刚委员:促进健康管理医学学科建设 应对老龄化慢病负担

唐旭东委员:中医药振兴发展要“抓两头”“顶天立地”

李秋代表:建议构建适宜我国儿童生长发育特点的疾病防治体系

姚树坤委员:以医防融合服务为基础 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张伯礼代表:全面系统总结抗疫经验 具有史料价值

吴浩委员:大力培养“强基层”急需的防治结合型全科医学人才

吴以环委员:建议加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建设

张其成委员:建议加快推进“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建设

丁洁委员:罕见病不“罕见” 建议罕见病药品纳入普惠型商业健康险

(责编:乔业琼、吕骞)

最新报道

    2022全国两会调查结果出炉

特别策划

    “两会有你 每日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