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初中生为家长购买家教读物给双标父母提了个醒

熊志

2022年02月18日08:38 来源:中国青年报

  听过父母给孩子施加压力,你见过孩子反向给父母“补课”的吗?据“猛犸新闻”报道,近日,长沙的一位母亲平时把孩子的课余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自己在家爱玩手机。不满于“双标”的儿子利用压岁钱,买了同学家的“父母成功学”同款书籍,希望妈妈更温柔开明一些。

  视频中,初一学生为妈妈买了一堆书籍,书籍的名字也颇有意思,比如《你只是假装在陪孩子》《不吼不叫,妈妈的一场修行》《非暴力沟通》等。从书名中,不难看出孩子的不满和“控诉”。

  当然,这个初中生未必是真想严厉声讨母亲;对孩子希望妈妈更温柔开明的建议,其父母也开心地接纳。在我看来,这是一次良好的互动。孩子通过一种幽默的方式,表达了自己不希望被施加过多压力的想法,而没有让家庭关系因此变得僵化。

  不过,这样一个带有趣味性的故事,也再次提醒我们:在教育问题上,父母和孩子不该是单向度的关系。所谓言传不如身教,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是否也应考虑孩子的想法,而不是以一种打鸡血的教育逻辑,不断给孩子施加压力?

  不少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常常陷入一种“为你好”的逻辑怪圈。给孩子安排更多的题,报更多的补习班,把他们的课余时间塞得满满当当,成了许多家长的选择。自然,这导致了严重的“内卷”。而那些被学业压力缠身的孩子,也是苦不堪言。

  “不能输在起跑线”的焦虑,让家长将大部分心血都投入到孩子身上。但所谓的“内卷效应”说明:很多投入其实是无效投入、无效竞争。只有学习没有玩乐,只有做题没有休闲,这对孩子的全面成长当然不利。而且,在我看来,更容易忽视的影响,其实是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你怎么能够指望一个没有任何业余时间的孩子,可以和家长形成默契融洽的亲子关系?

  教育孩子是一门学问,父母的教育模式是否存在问题,没有比孩子更能够准确体会到的了。所以,相较于从上到下地给孩子施压,倒不如形成一种有效的互动关系。家长也应把教育当成学习的过程,多聆听孩子的意见反馈,多对自身的不当教育方式进行反思、修正。

  其实,很多家长给孩子不断增加课业负担,除了望子成龙的初衷外,同样不乏偷懒的私心。对一些家长来说,把孩子全交给辅导班、补习班,交给没有尽头的试卷和题目,让带娃变成了一件简单的事。然而,这样的偷懒却可能带来诸多问题。

  很多成长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孩子,比他们父辈年少时更早熟、更有主见。就像视频中那个反向给父母“补课”的初中生那样,他们更懂得表达自己的想法,表达对家长玩手机、而把自己课余时间压缩殆尽的不满。孩子反将一军的“创意”行为,其实是对亲子关系的一种善意提醒——孩子要学习,家长同样需要学习。那种让孩子“压力山大”、父母却轻松自在的“双标”教育模式,只会给孩子的成长制造更多麻烦。

(责编:孙红丽、杨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