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如何安全舒心过大年? 多位权威专家送上健康“锦囊”

2022年01月31日11:18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1月31日电 (记者乔业琼)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节日期间,围绕如何做好疫情防护、怎样吃得健康、心理如何调试等方面的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陆林、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刘爱玲、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监测与评估部主任李英华面向广大网友进行了详细讲解。

疫情防控不放松 健康平安过大年

随着新冠病毒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变异株先后在全球范围广泛流行,全球疫情仍处在高水平流行状态。节日期间境外回国人员增多、境内人员流动性增加、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等重大活动在即,都使得我国境内面临的疫情输入风险和传播风险加大。

“大家对于当前的疫情形势的严峻性要有充分认识,千万不能因为我国近两年疫情控制得比较好,放松了疫情防控的意识。”吴尊友强调。

吴尊友表示,一定要保持常态化防控意识,坚持落实个人疫情防护措施,特别是在通风不好的密闭环境中,比如乘坐公用电梯、公共汽车、地铁、飞机、高铁等,要坚持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注意个人手卫生等。

吴尊友还表示,如果出现发热、咳嗽、打喷嚏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诊,并采取措施防止传染家人,以及在就诊过程中可能传染其他人。

“只要每个人都能坚持常态化防控措施,我们就一定能防范疫情的发生,或者及时控制发生的疫情。”吴尊友说。

李英华介绍,开展健康教育,提升公众健康素养,是慢性病防控的重要手段,也是传染病防控的重要方法。以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例,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公众做好勤洗手、常通风、戴口罩、少聚集等个人防护行为,看起来非常简单,但对疫情防控发挥了重要作用。

李英华呼吁,希望大家不要放松警惕,更不要有侥幸心理,做好个人和家人的防护,把疫情期间养成的好习惯保持下去,健康平安过大年。

尝试自我调适 减轻心理压力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常常会有抑郁或者焦虑的一些情绪反应,比如由于考试成绩不符合预期,工作压力大,或者家庭矛盾等影响,可能会烦躁、苦恼。

对此,陆林分析,如果能够正常地睡眠、吃饭和上班、休息,工作和生活都没有影响,这种情况并不是疾病,无需担心。通常随着上述问题的解决或者自身的调整,这些焦虑、抑郁的情绪反应就会消失。

“但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矛盾、冲突、应激始终存在,让一个人平时变得睡不好觉,吃不下饭,班也不想上,内心很痛苦,就可能发展为焦虑症或者抑郁症的疾病状态。”陆林表示。

陆林提醒,由于节假日、疫情的不确定和季节的因素,抑郁症、焦虑症患者病情可能有加重的情况,这时就需要格外注意。

陆林建议,要尝试自我调适,通过心理暗示、注意力转移、自我安慰的方法来减轻压力。

“一是要按时睡觉,建议11点到12点之间一定要睡觉,不要到12点之后;二是要设定一个明确的、现阶段可以完成的目标,尝试挑战自我,尝试新的事物,学习一些新的技能和设置一个具有适度挑战性的目标,专注完成,有助于获得自信和成就感;三是要开展体育锻炼。要劳逸结合,注意饮食,禁烟限酒,避免沾染不良习惯;四是要学会寻求社会的支持。遇到困难或者不顺心的事情时,要及时向家人、朋友寻求帮助。不要讳疾忌医,如果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缓解,一定要及时就医。”陆林说。

饮食有节 吃得好又健康

春节是一个全家团聚的日子,好吃好喝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如何既要吃得好,还要吃得健康呢?

刘爱玲表示,要保持良好的作息,早睡早起,一天三顿饭,定时定量。尽量避免一天一顿饭、两顿饭或者是上顿接下顿、嘴不闲着的情况。

在春节期间,人们的食物种类一般都比较丰富,涵盖谷薯类、蔬菜水果类、鱼禽肉蛋类、奶豆类。“需要注意的是,各类食物的摄入量,要依据膳食指南的推荐,做到饮食有节、粗细搭配、荤素搭配,特别是肉类不能贪多,不能不吃主食,蔬菜还是要成为餐桌上的主角。”刘爱玲说。

糖果、花生、瓜子、点心等零食,是春节的必备品,但这些零食大多含高盐高油高糖,因此,刘爱玲建议吃零食要做到“三合理”。

刘爱玲说,首先是种类合理。要选择干净卫生、营养价值高、正餐不容易吃到的一些食物作为零食;第二是数量合理。要以一天三顿饭为主,零食只是一个补充,不能本末倒置,用零食来代替正餐;第三是时间合理,零食和正餐最好间隔1小时以上,睡前半个小时或者孩子玩耍的时候最好不要吃零食。

“看电视或者聊天的时候,很容易一不小心就吃多了,这时候要特别留意,最好远离零食” 刘爱玲说。

最后,刘爱玲提倡大家在家吃饭。她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为了家人的健康,建议尽量在家里吃饭,陪老人孩子聊聊天,一起下厨比拼一下厨艺,或者借这个机会给孩子教一些做饭的生活技能,更能体会阖家团圆的乐趣。

(责编:乔业琼、章斐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