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勇:从临床需求出发 让科研成果惠及更多患者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眼科主任医师陶勇做客“人民好医生”客户端。他表示,临床医生科研创新需从临床需求出发,让更多科研成果转化落地,提升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惠及更多患者。
创新研究成果助力眼底疾病治疗
陶勇表示,当前在我国,新生血管异常和黄斑水肿是眼底疾病中重要致盲的两大疾病,且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治疗费用高,患者经济负担较重。由于眼底疾病常常是因炎症因素导致,抗炎药物注射到眼睛内会容易引起白内障、青光眼等系列副作用,导致眼底疾病治疗面临困难。
“生物信号常常是复杂的网络。如果针对其中单一环境进行抑制,效果往往不是最好的。”陶勇介绍,通过外泌体同其他药物相结合,进行多靶点控制,将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此外,外泌体作为从细胞中突出的囊泡,属于天然细胞药物,具有生物活性,能够实现网状调控,且没有自我繁育能力,不会有产生肿瘤的可能,更具有安全性。
陶勇表示,当前一些企业已经将外泌体推入到临床试验过程中。由于眼睛属于封闭的球体,在眼内注射需求量比较小,眼科疾病最有希望首批应用外泌体进行治疗。希望此项科学研究能够早日应用到临床眼病治疗过程中,惠及更多患者。
新型检测技术提高诊断的精准度
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也是重要的致盲性眼病,尤其对于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患者、白血病患者、骨髓移植患者等免疫力低下人群来说较为常见。陶勇表示,如果能够在早期发现,及时进行抗病毒药物治疗,预后效果比较好。但是目前该病的早期发现率比较低,很多患者在发现时黄斑视力区已经出现了损坏,未能及时治疗,后期视力受到很大影响。
陶勇表示,当前我国眼底医生人才紧缺,大量骨髓移植患者无法及时进行眼底检查。他建议在相关科室病房尤其是血液科普及眼底照相机,定期为骨髓移植患者进行眼底筛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上减少无效筛查,提高精准度,让更多患者能够及时接受治疗。
此外,陶勇介绍,眼内液检测技术也是新型检测方式,其通过采取的眼内液进行核酸细胞、因子抗体、抗原等多种成分检测,能够在早期发现致病因。他希望未来能够成为眼科医生在疑难病治疗方面的工具。陶勇表示,现在通过北京朝阳医院的科技成果转化,眼内液检测技术已经经过第三方检验所向全国的300多家医院进行了推广。
鼓励科研成果转化提升诊疗能力
陶勇呼吁,临床医生需要更多关注应用性研究,包括手术方法改良、手术器械改造等,也可以同药企和药物研发机构合作,开发新技术和新药物,进一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希望大家多开放心态,基于自身临床问题出发,与不同领域的科学家进行碰撞,找到更好更新的解决方案。”陶勇认为,在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医院是重要载体,也是推动医学成果转化的关键节点;希望医院加大对研究型病房、临床实验等方面关注;在分级诊疗的政策推动下,三甲医院尤其是教学医院在做好临床基础工作的同时,更需要承担创新和研究的相关任务,从临床实际需求出发,进一步提升自身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
- 人民健康APP
- 人民好医生APP
热门点击排行榜
联系我们
人民健康网微信 微信号:rmwjkpd 公众号:人民网健康 |
人民健康网微博 微博昵称: 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
电话:010-65367951 邮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