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健康中国 健康县域” 2021中国县域健康大会在苏州召开

2021年07月22日08:52 来源:人民网

7月17日,由中国医学装备协会、中国县域医院院长联盟共同举办的2021中国县域健康大会在苏州召开。

会议现场。受访者供图

本次大会临床专科学术团队、医改专家、管理专家汇聚一堂。大会共分主题报告、政策解读、县域发展-对话专科三个环节进行,全程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把最新政策理论、县域医院发展新况等辐射至全国县医院及县域医疗工作者的面前。

大会执行主席、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理事长赵自林。受访者供图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理事长赵自林提出,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是产学研用、学术和技术交流的平台,广泛服务于政府部门、医院、科研机构及行业企业,在信息交流、产需对接、成果转化、示范应用、人才培养、标准制订等方面服务发挥着重要作用。主动搭建县医院建设发展交流平台,已连续三届举办县医院建设大会,努力引导我国县医院高质量发展,同时协会编制了国家卫生行业标准,县医院设备配置要求,邀请行业专家编制并发布了县医院医学装备的全程管理指南,为县医院的基础建设和能力提升提供了参考和指导。召开多场宣贯会,线上线下累计培训超过4600人。而此次与县域医院院长联盟共同举办健康大会,强强联合,希望团结所有愿意投身健康县域的社会力量、广大的县医院医疗工作者、相关事业单位,为县域医疗发展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和更有力的支持,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公平可及、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为打造健康中国作出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县域医院院长联盟主席王陇德。受访者供图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县域医院院长联盟主席王陇德表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基层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性已愈加明显。最近,国务院办公厅的文件中还明确要求“发挥县级医院在县域医共体中的龙头作用”,并提出了非常具体的内容。在县域医院发展面临巨大机遇和挑战的时刻,中国县域医院院长联盟应当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和国家行动,以“四个关键”——关键人物、关键技术、关键手段和关键模式为核心,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推动联合,实现高质量发展。

今年6月,国家卫健委联合教育部、工信部、财政部等10部门下发了《关于印发加强脑卒中防治工作减少百万新发残疾工程综合方案的通知》。这一方案是针对影响国民健康和生命最为严重的疾病而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举措,中国县域医院院长联盟和县级医疗机构,要认真学习文件精神,扎实贯彻实施方案,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出贡献。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社会司健康处处长刘丹。受访者供图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社会司健康处处长刘丹介绍,“十三五”时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中医药管理局共同印发了全面健康工作建设规划,把对县级医院的建设作为健康扶贫工作的六大重点之一,包括助力县级医院医改、筑牢公共卫生防护安全底线、健全完善城市传染病救治网络、改造升级重大疫情基地、推进公共设施平战两用的改造,经过审慎精进地工作,从基础设施到服务水平,实现了用比较低的健康投入取得了良好健康绩效的目标。

在刘丹看来,“十四五”时期,突发疫情让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得到了各行各业的共识,同时也面临着重大挑战,例如我国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布局不均衡的问题较为突出等。同时,他还表示,纵观目前我国医疗卫生发展格局,基于“十四五”规划提出一个新目标:到2025年再新增500多家达到三级硬件和服务水平的县级医院。相信在加快县级医院建设,全面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中,我国健康县域事业大有可为。

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司一级巡视员、副司长诸宏明。受访者供图

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司副司长诸宏明表示,我国医联体建设主要分四种形式,其中,县域医共体的重要突破口是紧密型的县域医疗卫生公共体建设。经过几年努力,医共体共识进一步凝聚、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县域和基层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颇有成效。为聚焦县域医共体建设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今年8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医保局和中医药局,以“有序就医格局基本形成、医疗卫生资源有效利用、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能提升”四项监测指标为基础,一起推进了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的评判标准和指标体系的建立。相信通过这一轮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改革,让县医院得到更好的发展,也让龙头的作用更好地挥舞起来。

国家卫健委卫生规划与信息司研究员曲怡然。受访者供图

国家卫健委卫生规划与信息司研究员曲怡然提出,2015年,国家卫健委卫生规划与信息司开展了综合医院的标准修订工作,主要围绕新时代医疗建筑的形象与特点、设计理论及方式进行了探索和优化,对以开展新诊疗业务的医疗用房、预防保健用房、中医特色综合医院建设、住院医师及助理全科医师等人才培训用房、改善医务环境的文化活动用房、人防设施通道面积等,编制了《综合医院建设标准》,于今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探索医疗建筑未来发展的方向,推动医疗建筑创新的一个具体的举措

(责编:董童、李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