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急性心肌梗死信息化建设

2020年12月17日15:59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据2018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我国心血管病死亡占总死亡的44%,急性心肌梗死是死亡率最高的心血管病,我国每年急性心梗死亡人数达90.8万。目前急性心梗诊治存在三大难题:①院外预警不足;②院内救治延迟;③院间诊疗水平不平衡,这些问题导致我国急性心梗死亡率持续上升。信息化技术融入心梗救治体系是解决上述难题的有效方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历时近10年,在国家重点计划等项目支持下,通过心血管医生与信息工程师紧密合作,创建了院外实时心电预警系统,首创了院内快速心梗救治体系及院间心血管信息管理移动平台。实现了科室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方面的高速发展与转型,取得了如下成效:

1、创建了基于可穿戴心电监测+人工智能算法的“实时、长程”院外心电预警系统。针对国际上尚无临床级可穿戴心电监测设备,研发了手持式、可穿戴式集成心电监测仪,实现了运动条件下临床级12导联实时、长程心电监测。针对缺乏预警,创建了智能心电自动判读算法,使心梗诊断敏感性由56%升至99%,特异性由79%升至99%,相关文章已发表,受到国际知名心血管急诊专家,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Ivan教授的高度评价,称我们的方案为“上海方案”,并认为我们的成果对于推动急性心梗的信息化救治具有重要意义。本预警系统已对接全国155家医院,完成心电预警123万余件,预警心梗11万余次。相关成果获国家专利4项,医疗器械注册证2项,软件著作权10项,产品转化经济效益1.5亿;牵头制定智能心电行业标准1项。

2、国际首创了基于智能物联网技术的“及时、快速”院内心梗一体化救治体系。针对院内救治延迟问题,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边缘计算技术,实现了心梗救治过程中26个关键步骤节点的全自动时间记录、结构化病历生成和智能化质控管理,打破了传统心梗救治单元的信息壁垒,优化了院内心梗救治流程。关键数据与国家胸痛中心总部自动对接,三年内上传数据44000余例,院内救治时间从165分钟降至81分钟。相关成果获国家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15项;医疗器械注册证1项;产品转化经济效益0.94亿;牵头制定全国胸痛中心国家级标准3部。

3、国内首创了基于信息融合技术的“移动、标准”院间急性心梗救治网络。针对我国急性心梗诊治院间不平衡问题,国内首次在移动端实现了不同制式医学影像设备的多模态融合,利用数据迁移算法建立了独立于院内信息系统的区域联动性心血管信息管理云平台。应用于全国40家医疗中心(包括西藏、新疆等偏远地区),整体心梗院内死亡率降至2.4%(全国心梗院内死亡率8.2%)。相关成果获国家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13项,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通过技术创新,上海十院心脏中心获得国家重点研发专项等20项资助。成果获国家专利9项,软件著作权38项,医疗器械注册证3个,建立国家级转化平台2个,直接经济效益2.44亿。牵头制定《中国胸痛中心再认证标准》等国家级标准4部。成果已应用于全国155家医院,累计救治心梗患者超60000人次。受邀国际会议主题报告40次。培养研究生108人、国内外心血管专业人才1000余人。项目建立了基于信息化技术的急性心梗救治新体系,改变了我国急性心梗诊治模式,降低了死亡率。(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供稿 案例号:293102448)

(责编:李轶群、孙博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