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构建急性胸痛区域协同救治体系 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
1. 强基层,推动县域医院建设胸痛中心,助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遵医附院以县级医院为中心,与辖区内所有乡镇医院、卫生服务站及村卫生所等医疗机构建立网络联系。组建以县医院为中心的胸痛急救网络、形成“乡镇医院/卫生服务站→县域基层胸痛中心→遵医大附属医院胸痛中心”的急救绿色通道和网络生命线。同时,将这一生命线延伸至每一个急性胸痛患者身边。第二,在胸痛中心建设过程中,加大对公众教育力度。通过广播、电视、自媒体等媒介向社会公众普及胸痛急救知识,提高群众自救意识,缩短患者自症状出现至接触医务人员时间。同时,积极完善和深化胸痛中心急救体系建设,将有效解决影响急性胸痛患者救治效率的三个“时间延迟”,即病人延迟、转运延迟和治疗延迟, 从而缩短患者总体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效率、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
2. 建网络,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助力分级诊疗体系建立
遵医附院帮助县域医院基层胸痛中心建设与发展,大大提高了基层医院对急性胸痛患者急诊救治能力,并通过胸痛中心网络平台实现即时远程会诊和快速转诊。胸痛中心建设前后发生显著的变化,如在胸痛中心建设前,我院心内科与其他县域医院之间多数无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数自行转诊或者偶有救护车转诊但无时间要求,建设胸痛中心后,我院心内科与各家县域医院建立微信网络平台,可以即时交流,远程阅读基层医院接诊患者心电图并作为快速诊断,确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以快速有目的的高效转诊至我院胸痛中心,进入院内绿色通道,可绕过急诊科,直达心内科介入导管室行急诊介入治疗,在这个过程中,我院胸痛中心专职人员全程与转诊医生保持密切沟通,并提前启动导管室,介入医护人员提前到岗等待患者,从而最大程度地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就诊至血管再通的时间,显著地降低患者心脏总缺血时间和死亡率。
3. 建立贵州省第一家“24小时急性心肌梗死急救绿色通道”
在政府相关部门和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院胸痛中心大力推进县域医院胸痛中心建设,取得重要的阶段性的成效。截至目前,我院全程帮扶建设并通过中国胸痛中心总部认证的胸痛中心有34家,20余家医院正在筹备建设,基层胸痛中心通过认证总数名列全国第四,贵州省黔北地区胸痛中心已实现无死角全覆盖。胸痛中心建设团队在推进县域基层胸痛中心建设中遵循“全程帮扶、全程培训和全程管理”的模式,主要形式包括:(1)胸痛中心建设专家团队下基层帮扶,包括院领导亲自带队和(或)胸痛中心专家参加县域医院胸痛中心建设启动会、现场培训与指导、预检和专家现场评审等多个环节,累计超过500余人次;(2)接待来我院胸痛中心示范基地参观学习达600余人次。我们制定了从急诊科抢救室与留观室 → 心内科介入导管室 → 心脏重症监护室等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流程的各个环节的关键建设内容与细节,并向参观学员详细介绍。(3)举办胸痛中心培训班和质控会共6期,参会医护人员达361人,培训形式包括专题讲课、具体病例资料填报、现场参观以及互动交流等。(4)免费为28家县域医院安装远程培训和会诊的网络平台,并开展远程培训60余次,主要培训内容包括急性心肌梗死诊治进展、心源性胸痛与非心源性胸痛鉴别、专家暗访形式与注意事项以及胸痛中心建设各类问题交流等。(5)建立微信交流群,纳入所有帮扶县域医院的急诊科和心内科医护人员,随时随地地指导临床胸痛患者诊治和胸痛中心建设经验交流。已组建的微信群包括:以我院胸痛中心示范基地为中心辐射40家县域医院微信群4个,即遵医附院胸痛中心(1)群500人、(2)群495人,基层胸痛中心群310人,区域胸痛中心数据质量管理群35人;还有以县域医院为中心的辐射各乡镇医院和卫生服务站的微信群40个,合计5517人。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作为国家卫健委冠心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累计招收各家县域医院冠心病介入培训学员36名。这些学员均是各家县医院的学科带头人或者学科骨干,培训并考试合格后可独立开展冠心病介入诊疗。这为实现县域医院胸痛中心建设第二阶段目标即由基层版升级为标准版奠定了基础。
4. 提升基层急救能力,优化救治流程
根据中国胸痛中心数据质控平台显示,自2017年-2020年已有124186例急性胸痛患者通过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得到及时、规范救治,随着县域基层胸痛中心的推进和发展,转诊至我院的急性胸痛患者持续增加,急诊介入手术例数亦大幅增加。2019年我院胸痛中心共计接诊急性胸痛患者2337例,完成急诊介入手术量和冠心病介入总量分别为791例和1867例,急诊手术总量居全国前十位。
同时,随着胸痛中心发展和救治流程的持续优化改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开通时间伴随着救治流程的不断优化改进而持续缩短,时间最短一次从转诊患者进入医院大门口至冠状动脉血管开通仅仅用了18分钟。这些数据资料表明,随着基层胸痛中心建设和发展,各县域医院接诊急性胸痛患者人次显著增加,诊治水平亦不断提高,从而实现了国家强基层、双向转诊和分级诊疗的医改目标。(贵州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供稿 案例号:143102651)
- 人民健康APP
- 人民好医生APP
热门点击排行榜
联系我们
人民健康网微信 微信号:rmwjkpd 公众号:人民网健康 |
人民健康网微博 微博昵称: 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
电话:010-65367951 邮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