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薛海宁:全面提升县域医疗服务水平 从县级强变成县域强

2020年09月30日12:18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在9月5日召开的“健康中国·健康县域”2020中国县域健康大会主论坛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体制改革司薛海宁副司长作了题为《推进县域综合医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主题发言。

薛司长在发言中首先介绍了推进县域综合医改的背景和意义。在7月份疫情进入常态化阶段,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0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总结了新冠疫情防控中的一些经验教训,回应了社会对医改的迫切的需求,提出了6个方面的26条的重点任务,这个重点任务是落实国务院既定的重大的政策方针,坚持持续推进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包括加强公共卫生体制建设,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和统筹推进相关重点改革。实际上核心还是围绕着一个改变,两个重点,一个转变就是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这两个重点。在重点工作任务中,特别提出了深化综合县域医改,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促进县乡一体、乡村一体。

国家重视县域综合医改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必然要求。大家讲郡县治,天下安,县域是我国经济社会管理与发展的基本单元,县域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的一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健康中国的进程中,县域的地位更加重要,尤其是随着老龄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的加快,县域会集中更多的人口、资源、技术、信息,县一级的医疗机构也会承担更多的医疗预防和康复的任务;十九大同时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卫生健康也是乡村振兴必然的要求。因此我们说县域医改就是要顺应国际国内新的健康发展形势的要求,促健康、强基层、转模式、重保障为着力点,推进关口前移,努力让群众不得病少得病,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

深化县域综合医改也是医改向纵深推进重要的举措。从2019年启动以来,根据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推进了基层的综合改革,以基本药物为切入点,建立运行新机制,随之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的综合改革,经过探索,实现了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全覆盖。可以说我们的改革就是从基层改起,由下而上,由试点探索单向改革,转向系统配套全面的推进,这是改革的方法论,也是改革重要的路径。在改革的过程当中,县域一直走在前面,从基层综合改革,到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均取得了重要的成效,但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改革强基层的要求有一定的距离。数据显示基层的就诊量占总的诊疗量的比重有下降,所以上我们需要进一步的强基层,而我们的县域综合医改就是要统筹基层改革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来优化服务体系,协同推进人事薪酬、医保价格等方面的改革,变更服务模式,提升县域医疗服务水平,从县级强变成县域强。

县域综合医改是建立优质高效服务体系的重要保证。从国际经验和国内实践来看,建立优质高效服务体系,需要以县域为单位,纵向深化医院和基层的协调联动,横向协调医疗、公共卫生、健康管理、康复护理等服务以及社会办医,构建起上下联动、医防康护养融合、多元发展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薛司接着介绍到县域综合医改主要的任务:县级强,乡级活,村级稳,上下联,信息通,模式新。具体来讲就是要做强县级医院,着力提升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要进一步激活乡镇卫生院;稳定村医队伍,消除村医后顾之忧;积极推进医联体和医共体的建设;加快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着力创新改善服务模式,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卫生健康服务。

落实以上6个方面的建设任务,离不开体制机制的保障。

1.完善医疗卫生县乡一体化、乡村一体化管理,把县级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从人财物的管理制度上整合成一个医疗集团,由过去的无序竞争、各自为政变成“一家人”,成为一个系统性的服务体系。

2. 从单一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监管转变为对县域内健康服务的质量监管,从提升单个医疗机构的效率转向提升医疗服务系统的整体效率。

3. 在整个县域内按照医保基金的筹资情况,实行按人头打包预付,实现总额预付、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

4. 在医务人员的薪酬总量设定、薪酬分配等方面做出一系列的规定,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薛海宁副司长最后介绍了近期医改的重点任务。一是要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提高重大疫情监测、报告、预警、流调、检测、处置等方面能力;推进疾预机构体制机制,解决职能定位、动力机制、活力、能力、管理等问题;强化重大疫情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强化应急管理体系的部门联动、上下协同、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加强公共卫生相关学科建设和后备人才培养。强化对包括全科医生在内的临床医生的流行病等公共卫生知识培训。综合医改试点省份等有条件的地方要在完善公共卫生人员准入使用、待遇保障、考核评价、激励机制等方面加大探索力度。二是要强化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强化传染病专科医院、综合医院传染科以及基层医疗机构传染病的诊断、报告、救治能力;强化医疗卫生机构的公共卫生职能,体现公益机构的公益性,公立医院要有专门的科室、人员来负责传染病和公共卫生工作,有相应的政策和制度保障医疗机构把公共卫生职能落实到位;切实解决医防融合、防治结合问题,公共卫生机构要加强对医疗机构的指导和培训,医疗机构有专门的力量确保公共卫生职能的实现,实现人员通、信息通、资源通,相互促进、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慢病管理发挥大型医疗机构二级预防即临床预防功能,加强健康教育,开具健康处方。三是要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 改革外部政策环境,建立有效的制度体系,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领导,推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改革公立医院运行的政策环境,价格机制、支付方式、集中采购等相应制度;加强公立医院内部改革,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健全运营管理体系;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推进收入分配改革;健全绩效考核制度;推动公立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四是要建立分级诊疗制度,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建立与区域医疗中心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全面推进社区医院建设,做细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升社区医疗服务能力,健全分级诊疗制度,强化基层防疫;深化县域综合医改,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推动落实乡村医疗卫生人员多渠道补助政策;支持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制定全面建立中国特色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下半年的重点工作,实际上充分体现了几个方面的特点,1)强化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充分吸收了新冠疫情防控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强化大卫生和大健康的理念,强调医防融合、医防结合,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2)强化系统谋划和组织领导。强化各级党委政府的责任,3)强化经验总结宣传推广,把好的经验拓展和深化。4)强调试点示范的引领。5)强化督导推动落地见效,把好的政策落地见效,让群众享受到切实的好处,享受到优惠。6)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改革发展各项工作,这个是疫情常态化条件下对于深化医改和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

(责编:李轶群、许晓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