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全国两会“健康中国人”系列圆桌论坛
借鉴疫情防控经验 完善防治体系 迎接心血管疾病的“拐点”
人民网北京5月20日电 近日,由人民网·人民健康主办的2020年全国两会“健康中国人”系列圆桌论坛举行。自2016年起,该系列圆桌论坛已经连续举办五届。
18日,在由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和人民网·人民健康共同主办的“后疫情时代·心血管疾病救治的新拐点”的专场论坛上,与会嘉宾们围绕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式下,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的新变化、体系建设的完善以及相关技术人才培养等话题进行讨论,共同为“后疫情时代”下心血管健康事业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副主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脏中心主任霍勇,全国人大代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0医院心内科主任杨丽霞,中国医学救援协会会长李宗浩,解放军总医院研究生院院长兼第六医学中心心血管病医学部主任陈韵岱,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高传玉,南方医科大学教授、深圳奥萨医药首席科学家徐希平,以“云会议”的形式参加了本场圆桌论坛。
面对新变化 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疫情防控的经验,为慢病防治提供了借鉴和参考。”霍勇指出,疫情当中采取的“人盯人”、“网格化”、“社区管理”、“互联网医疗”等一系列积极措施,也能够用于慢病管理手段的更新提升。建议未来也应逐渐把高血脂等危险因素纳入国家公共卫生防治体系,覆盖服务更多患者群体。对于专科医师培训认证体系建设,霍勇表示,无论是在国家公共卫生事业新型体系下,还是市场化环境中,专科医师都应该得到合理的回报。专科医师的体系建设,对于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医疗质量的均值化都能起到重要作用。
高传玉提出,互联网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科普教育、培训方面一直以来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人们充分体会到互联网技术在临床方面应用的重要性,互联网医疗成为抗“疫”以外医疗的“第二战场”。互联网医院满足了患者在特殊情况之下就医需求的同时,也促进了医生之间的交流,给医学教育和培训带来便利。高传玉指出,互联网医疗还需要不断地优化,要进一步规范互联网技术,完善相关政策和规章制度。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迎接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死亡率“拐点”的早日到来。
促进“心健康”提升健康教育是关键
葛均波认为,加强孩子们的健康教育可以间接影响整个家庭的健康意识,有助于提升公众健康素养。对于医疗人才评价,葛均波委员指出,医务人员不能搞唯论文“一刀切”,在保证科研成果能够得到传播推广的基础上,改善人才评聘机制,减轻一线临床医务人员从业及考核负担。同时,也要健全医务人员培养培训制度,让广大医学生能够受益,从而服务更多患者。最后,葛均波委员强调,助力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能纸上谈兵,要充分利用好优势资源,用实际行动作贡献。
李宗浩表示,疫情的肆虐加强了我们对常态下心肺复苏话题的关注。要提升医院外现场第一目击者的急救水平,有效推广标准的心肺复苏技术,给心脏骤停患者更多获得急救的机会。可以利用现代化信息科技,将院外抢救和院内抢救有机结合,缩短救治时间,规范急救流程。建议社会各界要更加科学和全面地开展大规模的心肺复苏培训,充分利用此次疫情的经验,通过在线沟通为条件有限的地区提供培训资源。
调整预防和诊疗模式 加强基层医疗建设
杨丽霞表示,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胸痛中心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她建议从卫生行政层面建立全国常态化胸痛中心的质量监控机制,由政府主导、各省胸痛中心联盟组织实施,信息共享,推动全国常态化质控机制的建立。提高基层救治水平,将第三代溶栓药纳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用药目录,并要求在基层医院配备救护车。充分调动辖区内现有的院前急救医疗资源,根据胸痛急救地图,合理统筹调配,转送患者。与此同时,可以改善紧急施救法规,在紧急手术或治疗时,医师有权进行医疗方案的选择,医疗记录及三名医师的现场签名可作为法律证据。
“当前,我们的慢病管理工作存在‘断档’,即患者出院回到社区医院或家庭后,专科医师、社区全科医师、家庭医生之间在病人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尚未形成体系。”陈韵岱表示,这次防疫攻坚战中,社区公共卫生防护体系得到有力的建设和推动,建议针对已形成的疫情防控社区体系,同步推动针对有效控制血压、心率、血脂等方面心脑血管疾病用药的指导管理及控制多种危险因素的健康宣教。此外,她还建议,心脑血管患者在生活中要更加关注睡眠质量、有氧运动和合理膳食,积极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徐希平提出,脑卒中是我国居民头号死因,不仅发病率高,而且致残率、复发率同样很高,预计未来还会呈上升趋势。这将直接导致大量患者及家庭因病致贫或返贫,造成严重的社会和家庭负担,对国家医改、脱贫攻坚和健康中国等工作造成严重影响。徐希平建议,推动我国脑卒中的预防,应在农村加强基层医生培训和高血压患者教育,提高慢病的知晓率、服药率和控制率,更加有效地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尽快将针对我国高卒中有重要预防作用的创新药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脑卒中高风险高风险的患者,更加有效的预防脑卒中,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目标。
- 人民健康APP
- 人民好医生APP
热门点击排行榜
联系我们
人民健康网微信 微信号:rmwjkpd 公众号:人民网健康 |
人民健康网微博 微博昵称: 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
电话:010-65367951 邮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