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人民医院张伟:聚集多方人才,聚力医院科研
前言:深圳市人民医院建院于1946年,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在医疗、教学、科研上均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在和张伟副院长面对面的谈话中,可以明显感受到,在深圳这方创新热土上发展起来的医院对于科研的重视和对于人才的尊重。
目前,深圳人民医院从临床型的医院转型为研究型医院,并全方位参与到全国及全球的一系列前沿重要研究,取得不凡成绩。
在改革开放中厚积薄发
深圳市人民医院是深圳市建设最早的医院之一,面对改革开放带来的机遇,深圳市人民医院制定了向学术型和研究型医院转型的策略,张伟回忆:“90年代初,我们感觉到,必须要从临床型医院,单单从诊疗病人,向学术型、研究型医院转变。我们医院前几代人都是有这方面思路,也一直朝这个方向努力”。
目前,深圳市人民医院拥有2500张床位,拥有近两万平方米的研究场地,具备临床医学协同转化中心、临床研究中心,以及17个临床研究实验室。对于未来,张伟也充满信心:“今年年底的床位数将达到3500张,我们准备拿出一幢楼来建立一期临床研究的病房。今后会有40张以上的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临床研究病床,将对GCP的研究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我们临床,因为我们有强大的病人群,有强大的临床诊疗能力。如果在这个平台上去维持下去,这个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够的。它的诊疗能力提升也是不够的。必须把我们的临床资料和临床能力转化成临床研究的成果,来反哺我们的临床能力的提升。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科研反哺临床诊疗,人才奠定科研基础
深圳市人民医院转型的背后,体现了几代深医人对于科研的重视和对于医、教、研三方必须相辅相成发展的清楚认知。张伟指出:“要提升临床诊疗能力,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没有科研的支撑是难以想象的。必须把临床资料和临床能力转化成临床研究的成果,来反哺临床能力的提升,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因人才而兴、因人才而盛的深圳,用不断优化的人才政策、服务和环境的创新,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对于深圳市人民医院而言,人才是重中之重。“医院发展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要综合提升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能力,没有人才的支撑是难以想象的。”张伟说。
深圳市人民医院积极推动人才培养与人才引进。张伟说:“我们现在鼓励年轻医生出国深造,鼓励他们积极参与GCP的研究,参与国、省、市自然科学项目的申报。希望我们有一批年轻医生能够在临床研究当中发挥他的能力,提升临床研究水平,从而整体提升医院的水平。“
除了为年轻医生提供出国交流机会,深圳市人民医院也注重年轻医生的科学思维与科研能力的双重培养。“我们现在有十个杰青团队,遴选了一批年轻有位的医生和各大专院校进行合作,培养科研能力来打造学科骨干,我们也希望这一批学科骨干未来能成为深圳市人民医院发展的中坚力量。”
此外,深圳市人民医院也通过全球招聘来引进人才。张伟表示:“当我们需要紧急救济,医院有短板时,我们进行全球招聘,引进能力出色的临床人员和科研人员。“
“三名工程”促进科研与临床水平提升
深圳市政府在近十年来对医疗的投入之巨大在全国受瞩目。为了提高深圳医疗水平,2014年9月深圳市启动“三名工程”,面向全球引进名医、名医院、名诊所,从而促进深圳市医院科研和临床水平,助力推动深圳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在“三名工程”项目中,深圳市人民医院共有25个团队获得了深圳市政府的资助,其中有九个是海外团队,有六个是院士团队。
张伟说:“深圳市三名工程有非常强力的指标,对团队的考核是非常严格的,如果完不成指标,会受到一定的处罚。我们是三名工程的获益者,通过与这些高水平医院和科研单位合作,我们的科研和临床水平都取得了很大的提升。“
让老百姓受益于科学研究
1. 在此次采访中,张伟也提到了深圳市人民医院团队参与的肾性贫血创新药的中国三期临床多中心研究,这一临床研究率先在中国完成,代表了新药第一次率先欧美在中国孵化落地。 2019年,该创新药在中国的三期临床研究的两篇论著背靠背登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中国团队的临床研究水平和质量获得国际医学前沿权威的高度认可。
作为具有多年临床经验的医生,张伟说,这次《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背靠背发表我国临床团队的成果体现了中国临床医学科研获得全世界的认可,也证明了整个中国医学临床科研的实力,以及它的土壤是非常适应于医学研究的。”
张伟进一步表示:“中国团队自主研发药物能够在全世界顶级杂志上发表科研成果,对我们来说意义重大。尤其是中国研究者的数据,能够得到世界权威专家的认可,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成就。深圳市人民医院作为这个项目的参与者,我们也感到非常荣幸。”
综合能力越强,诊疗水平越高,研究能力越强,在行业内就能拥有一席之地与有话语权。张伟指出:“作为临床医生,我们年轻的时候看的临床指南大多是国外的,而国外的指南在许多方面并不适应中国的国情。中国有丰富的病例资源和大量的临床数据,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来制定更多中国版的临床指南。因此,我们一定要制定自己的标准、指南和专家共识,做更符合中国人、中国实际的科学研究,让老百姓受益于中国的研究,也让世界的老百姓受益于中国的研究。”(深圳市人民医院供稿)
- 人民健康APP
- 人民好医生APP
热门点击排行榜
联系我们
人民健康网微信 微信号:rmwjkpd 公众号:人民网健康 |
人民健康网微博 微博昵称: 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
电话:010-65367951 邮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