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防治脑中风莫忘去浊毒

衣晓峰

2020年01月14日08:46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造成血液循环障碍而导致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也就是百姓所熟知的“脑梗死”和“脑出血”。前者的发病率远高于后者,占卒中总数的70%~80%。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南岗分院急症科主任贾维刚教授介绍,中风病人最苦恼的事情有两点:一是包括肢体偏瘫废用、失语呛咳、迟钝智障在内的各种严重后遗症而生活不能自理,二是病情频繁发作,严重降低生活质量。很多中风患者,尤其是反复犯病的人,之所以后遗症多、病情缠绵、疗效不佳,从中医学角度来解释,极有可能是因为体内的“浊毒”太多、没被有效清除。

  浊毒型中风危害日趋严重

  贾维刚介绍,随着现代生活节奏、饮食结构、工作状态、竞争压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变化,现代社会身有浊毒的人越来越多,主要表现为体重偏胖或肥胖、平素虚乏倦怠、食后困睡不解、易疲劳、易感冒和过敏、经常头晕、睡眠障碍或多梦、且伴有胸闷短气、脘腹胀满、排便困难等。患者舌体胖大齿痕较重、舌苔厚腻。到医院抽血化验,经常被检查出血糖、血压、血脂、血尿酸增高等代谢综合征等情况。而这些增高的指标恰恰是引起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眩晕病、缺血性肾病及周围血管疾病等动脉硬化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在阴虚、阳亢、痰浊、血瘀、气虚、络阻、厥逆这7个中风发病因素中,浊毒内蕴型中风占全部缺血型中风的比例已从1989年的第5位上升至2012年的第2位。这一统计数据显示,“浊毒”已成为严重危害现代国人健康的最重要祸根之一。

  浊毒症产生的原因有四个

  贾维刚介绍,浊毒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四个。一是素体湿热内盛,蕴郁难解,终至浊毒内生,而致疾病,这种情况多见于肥胖和超重者。“肥人多湿”,胖人本身就是浊毒体质。二是肝郁气结,气机不利,精微不运,郁久化热成毒,化生浊毒。此类问题多见于精神压力大、长期烦劳以及久坐少动的办公室一族。三是久炙肥甘,伤及脾胃,运化无权,精浊难分,内蕴成毒,这就是中医所说的“膏粱厚味足生大疔”的道理,病人多见于嗜烟好酒、高盐高脂和喜欢吃烤炙食物等不良饮食习惯者,这也是国人中风病高发的主要病因。四是脾虚气弱或年老体弱,水谷精微化生无力,湿聚成毒。上述浊毒的诱因,无疑对人类健康构成了挑战。因此,做到心态平和、戒烟限酒、合理膳食和适量运动,让健康“四大基石”构建成阻止“浊毒症”形成、预防中风发病的“防火墙”,意义重大。

  北方人更易被浊毒侵袭

  生长在北方寒地的人,素来皮肤紧凑致密,从根本上就有湿聚的基础,再加上爱吃肥、甘、浓、咸的东西以防寒冷的习俗,因而更易留积浊毒,这也是北方地区特别是黑龙江省中风病高发的根本成因。那么,浊毒的致病特点是什么呢?贾维刚介绍,浊毒内蕴者经常表现为损伤气血、危害周身、留恋难缠,一旦发生,脏腑从上至下、身体从内到外、血管孔窍关节都可能受到损害,形成气血精微运行不畅的病理状态。患者既有病多体弱、恢复困难的虚症表现,又有气滞血瘀、运行不畅的实证表现,而使病情复杂多变,致使致残率高、复发性高和临床疗效欠佳。

  清除浊毒的核心措施

  从现代医学角度,脑卒中的高危因素有高血压病、高血脂病、糖尿病等。虽然临床表现不一,但均可用“浊毒内蕴”来高度概括。贾维刚在临床实践中多采用清浊解毒的原则进行调治。如用丹黄解毒清脑颗粒治疗急性中风病,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眩晕为主的疾病,用星蒌承气汤治疗胸腹满胀为主的中风,用甘露消毒丹加减治疗代谢综合征,收到良好效果。而从预防角度,则应着眼于未雨绸缪。贾维刚指出,针对易患中风的高危人群,应识别中风先兆并及时处理。平时还要做到起居有常,饮食有节;饮食上要宜食清淡、易消化之物,忌肥甘厚味动风、辛辣刺激之品,并限制烟酒。要保持心情舒畅,主动适应客观环境,采取积极措施调整劣性情绪。同时避免疲劳,注意增强体质,颐养正气,以提高抗病能力。对于已发病及伴有后遗症的人,应做好预防复发工作,做到“不追于既逝之后”,避免致病因素的再次侵害。

  中风病中医调护有窍门

  贾维刚建议读者说,要学习和掌握一些中医养生保健常识、知识和简单操作技能,经常按压膻中、天突、内观、中脘、关元、三阴交等穴位,达到“宣上、畅中、渗下”的目的,预防浊毒内蕴,促进浊毒清除。

  在一日三餐中,进食食材和进食方式以不增加肠胃负担为标准,应该多吃瘦肉、青菜、豆类、新鲜水果,从而顾护脾胃,解毒降浊;还有保持口腔清洁,以促进食欲。

  贾维刚推荐以下药食同源品种单用或多种组合,进行食品的制作和服用:芡实、山药、薏米、枇杷、茼蒿、栗子、茯苓、银耳、紫苏叶、草豆蔻、小根蒜和春季初发芽菜品等。这些蔬果有助于“清得以升、浊得以降、气机畅达、湿毒自除”。(衣晓峰)

(责编:李轶群、崔元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