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北京市属医院研究型病房用科技创新瞄准疑难重症 为更多患者提供治愈康复机会

2019年12月29日10:11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人民网北京12月29日电 研究型病房不仅是医疗科技创新的策源地,更是孕育患者新希望的诞生地。近日,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在北京天坛医院召开媒体沟通会,介绍市属医院科技创新——研究型病房的建设情况及成效,市医院管理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潘苏彦如此表述。

潘苏彦介绍,研究型病房是在具备条件的医院内,医务人员开展药物和医疗器械的临床试验、生物医学新技术的临床应用观察等临床研究的场所。她表示,攻克疑难重症是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共同祈盼。为了实现这一祈盼,医务人员一直在研发新药、新医疗器械和新技术的创新道路上求索。而任何新药、新医疗器械和新技术,都要经过大量的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证明其先进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后,才能进入临床应用,让更多患者受益。研究型病房不仅是医疗科技创新的策源地,更是孕育患者新希望的诞生地。

为加大推进市属医院研究型病房建设力度,近一年来,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重点采取五项措施:一是将临床试验和成果转化纳入市属医院绩效考核,细化指标、提高权重,引导市属医院重视高质量临床试验。二是统筹市属医院临床试验资源,组织具备临床试验资质的市属医院加快研究型病房建设进程,支持北京友谊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北京世纪坛医院、北京肿瘤医院、北京地坛医院、北京佑安医院等医院率先启动研究型病房建设,提升临床研究能力。三是组织多中心伦理互认试点,北京友谊医院、北京佑安医院和北京地坛医院三家率先在全国正式开展多中心伦理互认试点工作,探索伦理互认机制,提高伦理审查质量和效率,降低伦理等待时间。四是鼓励引导市属医院优先承接北京医药企业药物临床试验。五是引入美国杜克大学临床研究培训体系,提升市属医院临床研究质量。通过这一系列激励引导举措,北京市属医院研究型病房平台建设整体上,进度提速、比重加大。初步统计,市属医院拥有临床试验资质的共20家,占全市总数的33%;市属医院临床试验床位数超过430张,占全市总数的42%;市属医院拥有其他共用床位数5103张,占全市总数的31.2%。

潘苏彦指出,研究型病房是开展临床研究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推进市属医院研究型病房建设,不仅有效促进了临床研究人才队伍创新能力和研究水平的提升,而且进一步依法依规、科学严谨规范了试验对象、受试者的招募及保护,克服了试验研究分散、试验效果易出现偏差等一系列问题,解决了空间、资源重复配置易浪费等情况。同时,研究型病房建设也推动了市属医院整体临床研究能力和诊疗水平的提升,促进了三级医院回归诊治疑难重症、人才培养等分级诊疗的顶端定位,通过科技创新更好地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另外,研究型病房建设也搭建了市属医院临床研究者与企业的对接平台,促进了医疗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不仅加速了更多患者受益的步伐,而且提升了生物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从市属医院与企业合作推动医疗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年度变化情况看,2018年7月—2019年6月这一年间,市属医院开展临床试验项目763项,其中牵头项目237项,同比增长17%;合作企业734家,同比增长6%,其中与在京企业合作95家;合计合同金额6.2亿元,同比增长24%;专用临床试验床位数增加到439张,同比增长8%。

三家参会市属医院代表也纷纷亮出成绩单。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闫勇介绍,北京世纪坛医院拥有与国际接轨的药物I期临床试验研究室并且拥有研究型病床72张。接受过美国FDA、欧盟EMA、日本PMA、中国NMPA等国家级药监行政部门及国内外大型制药企业专项稽查、检查、核查、审查、监察,均获得顺利通过和肯定,并且获得国内外同行专家的认可和赞誉。2008至2018年,世纪坛医院研究型病房总计承接GCP研究项目210项,其中创新药30项,国际多中心试验25项,作为组长单位牵头项目59项,国内多中心试验148项,单中心试验37项。

北京地坛医院是国内最早开展临床研究的机构之一。北京地坛医院副院长吴国安介绍,目前开展药物临床研究已有30余年,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型人才,在感染性疾病领域承担的I、II、III期临床研究近300项,开展了包括了乙肝、丙肝、艾滋病等常用抗病毒原研药物以及新发突发传染病(如甲流、乙流等)的临床研究。在临床研究中培养的人才也使得北京地坛医院在研究型病房的先行先试中走在了前列。地坛医院研究型病房自2016年投入使用至今,已承担项目83项,已与国内30余家药企、CRO公司开展战略合作,其中三分之一为北京企业,实现了医研企患协同共赢,为感染性疾病领域新药的上市、为更多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得到有效救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北京天坛医院院长助理王伊龙介绍研究型病房建设情况时指出,天坛医院坚持以政策保障为先行,从管理构架、职责分工、准入条件、考核机制以及经费管理等多方面出台管理办法,对研究型病房建设进行保障和支撑;以核心实验室建设为配套,打造了人工智能科研究平台、影像大数据平台、自动化中心药房以及细胞治疗实验室等多个实验室。这些工作对研究型病房的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19年天坛医院在研I期临床试验9项,结题完成4项,II-IV期在研临床试验31项,结题完成2项;器械类在研临床试验24项,结题完成3项,2019年累计合同额近2400万元,涉及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等13个专业,合作企业40余家,其中北京市生物医药企业有14家,有效推进了北京市医药产业发展,给更多患者提供了治愈、康复的机会。

据了解,下一步市医院管理中心将从四方面进一步提升市属医院研究型病房研究能力。一是提升服务规模。在全市研究型病房建设以及设施设备、研究护士等人员配置标准基础上,三年内推动具备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的市属医院均完成研究型病房建设目标,立足新院区建设或本院结构调整,每院研究型病房的专有床位数不低于30张,使得总体服务规模增加近40%。二是提升服务效率。在3家市属医院伦理互认基础上,扩大范围成立临床试验伦理审查联盟,建立多中心临床试验审查绿色通道,牵头单位出具的伦理审查意见作为参与单位的重要依据。完善临床试验服务流程,推动伦理审批、项目立项、协议签署等同步进行的快速审查方式,提升临床试验效率。三是提升服务信息化水平。建设基于诊断与治疗全流程的临床病患管理医学数据,逐步构建基于医疗资源服务临床研究的大数据处理系统,实现跨学科、跨部门、跨医院、跨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平台,促进临床和科研数据的整合,全方位提升数据价值,脱敏后向社会共享,广泛应用于临床研究和创新新药研发等。四是提升服务质量。以研究型病房为平台,带动市属医院整体的临床研究,在人才培养、质量管理、人员培训、优化服务等方面加强体系建设。探索利用AI等新技术完成临床试验不良事件自动识别、合并用药漏报提醒、方案违背智能质控、电子病历报告表自动填写等。

除了瞄准疑难重症苦练内功,提升市属医院研究型病房科技创新能力外,市医院管理中心还将进一步通过搭建拓展企业与医院的沟通机制平台,来推动更多医疗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为更多疑难重症患者提供治愈康复的机会,实现医研企患共赢的社会效益。

(责编:董童、杨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