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布局营养与抗衰老领域 产学研结合助力“健康中国”

2019年10月23日09:38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老龄协会编印的《奋进中的中国老龄事业》显示,2035年前后,中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1/4,2050年前后将超过1/3。中国将成为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之一,老年人口数量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最重。

其实,人口老龄化不仅是我国,更是全世界需要面临的一大挑战,其带来的诸多营养和健康问题急需破解。因此,衰老研究与营养干预、老年健康相关科学研究等课题备受全球关注。对此,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联合汤臣倍健于日前正式宣布,创建“营养与抗衰老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

抗衰老应端口前移 进行全面系统研究

延缓衰老,可以说是人类的美好梦想之一。尤其是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类对生命体认识的逐步加深,科研人员在不断探索人类衰老的原因以及延缓衰老的有效方法。

“营养科学的最高境界是要通过保证一日三餐等健康的生活方式来促进健康防控疾病,并针对衰老过程中的由于各种单纯靠食物无法纠正的营养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纠正。如当你发现身体某器官功能出现失能,或出现如心脑血管疾病等与衰老相关的疾病,不仅要考虑先天遗传因素,还要考虑后天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多年前,国外就已开始强调健康老龄,即一个健康的老年人不仅要长寿,还要使身体充满活力,使活动和认知等能力都处于一个身心健康状态。”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中国营养学会基础营养分会主任林旭认为,如何定义健康衰老仍然是一个国际难题,对于不同的人群和个体,其影响因素和体现的形式也有所不同。

“抗衰老更准确的名称应为通过营养来延缓衰老、促进健康,这涉及到非常复杂的营养学科学研究和转化为应用。对老龄的健康问题,需要在有说服力的科研依据基础上,开展‘关口前移’的营养防控。”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研发专业委员会委员张旭光对于抗衰老谈了自己的认识,他进一步表示:“从传统上看,人到了几十岁可能就会衰老,但实际上人体肌肉和主要器官的功能,在30岁到40岁这个窗口期就开始出现衰减现象。如果把关口提到三四十岁,甚至是30岁以前,在功能没有衰减时就进行干预,就会延缓功能的衰减。”

在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主任李亦学看来,即便学界对衰老已总结出八大特征,但是人们对衰老的原因和过程了解得并不全面。“先要进行全方位监测,然后经过评估后再选择合适的、系统的干预方式,对干预的效果也要进行具体数据评估,才有可能对于衰老过程得到比较精准的个性化结果。我们现在建立研究中心,就是希望从系统层面来进行研究,能够更加科学规范地、用全面系统的方针进行衰老干预,并得到好的结果。”李亦学说。

营养产品需正确认识 将呈现精准和多样化

近年来,我国国人希望通过健康产品延缓衰老,解决衰老引发的相应问题,达到预防疾病、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由于对健康需求的进一步释放,有效地推动了营养健康行业发展,越来越多的营养健康产品涌向市场。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不仅要正准认识营养健康产品,更愿意进一步了解产品的研究创新方向。

对此,张旭光指出:“人体结构非常复杂,每个人的个体差异都很大,仅肠道内菌群的分型就有很大区别。所以我们还会针对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来区分,找出适合不同个人、不同剂量的产品组合。研究中心的成立,为消费者搭建并提供了系统安全的平台。”

“目前对于健康生活方式的维持和营养干预还有很大难度,主要体现就是依从性。将来的营养干预发展趋势要考虑食物具有美味、健康和环境可持续性等特点。由于单个食物和营养成分的作用个体差异较大,因此无论食物和膳食营养补充剂都有可能出现个体化的‘组合配方’。”林旭进一步补充说。

李亦学认为:“目前已有大量药品具有抗衰老作用,但目前欠缺的是如何在一个系统条件下抗衰老,而且如何使效果更好的同时减少副作用。所以,我们才需要进行一个系统策略来研究了解。精准的抗衰老,对于不同的个体需要的组合可能就存在于现有的药物、膳食营养补充剂中,但过去没能从一个系统层面来进行组合。”

“精准应用就是将衰老人群进行细致的人性化划分,比如分为不同年龄段。因为人们随着年龄变化,需求也会有所不同,所以要通过科学研究找出此根本区别再去研发出不同产品。从产品应用角度看,膳食营养补充剂行业和食品行业会做出相应准备和融合,让产品形式更加多样化。”在张旭光看来,进行衰老营养干预,需要经过评价再针对个体不同需求进行测量,从而实现衰老营养干预产品的精准和个性化。

此外,张旭光和林旭提醒消费者,应正确认识膳食营养补充剂的作用。“药品可以有副作用,但是膳食营养补充剂不允许有任何副作用;药品是用来治病的,而膳食营养补充剂的作用是补充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和生物活性物质,达到提高机体健康水平和降低疾病风险的目的。消费者正确认识营养补充剂,需要在自身需求带动下去了解和学习。而科研机构和企业需要为消费者提供合适的学习材料、平台和机会渠道,激发消费者的学习意愿,正确引导消费者的合理选择。”张旭光表示。

“老百姓往往会忽略膳食营养补充剂不是药,正确使用膳食营养补充剂要通过系统的科普让消费者客观的认识其功效。”林旭说,“营养对健康的影响,是不同食物营养成分的合力作用。因为单一的营养成分作用有限,所以在未来,更强调膳食结构,而营养产品将会以更多组合的形式出现。”

通过科研实现转化 助力“健康中国2030”

据汤臣倍健相关人士介绍,研究中心将重点建立衰老及抗衰老机制研究、衰老评价和抗衰老物质筛选体系;建立和完善多组学数据库和精准营养评估和慢病预测模型,并在老龄健康管理模式和精准营养干预方案的建立和研发等方面开展合作,为促进健康老龄事业做出贡献。

张旭光认为:“研究中心是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一个范例,科研转化是重要定位之一。即让新的技术、方法、产品结合后通过转化加速,从而减少获得衰老干预相关技术产品的时间成本,在产品测试成功后进行应用,从抗衰老领域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提供助力。”

他进一步解释说:“老年人健康领域的常见营养干预产品是转化的方向之一。不过这些产品会更注重有效性和功效的机理研究,相关的科研证据也会更加厚实和清晰,明确的人群定位可提高速度;另外就是食品方向,会对一些糖果等大家日常吃的食物加入有效物质,实现转化;再有就是针对衰老机制,例如端粒体、基因甲基化、线粒体功能等研究中心都会研发,这是研究中心的重点工作。”

最后,林旭、李亦学和张旭光还对我国目前在抗衰老领域研究的水平做出了客观评价。

李亦学表示:“我国已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多种研究,但与国际相比,我国还处于基础优化,是跟跑、并跑的状态。”林旭认为:“由于长期以来营养研究的投入不足,营养的基础数据较为欠缺,我国目前很多的营养推荐不得不借鉴国外的人群研究。因为真正的有说服力的数据需要队列追踪和干预,这离不开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目前国家对于大健康重视程度的提高,因此大健康相关的研究正在迎头赶上,例如基因测序等研究不次于国际水平。”

张旭光指出:“在以前的基础研究上,我国具有一定差距。但从营养与抗衰老领域的新趋势、新概念上看,我们并没有落后。现在企业资本各方面都看好健康产业,我国的健康产业会在科研方面逐渐加速。对于很多技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更易于做人群研究,所以具备了‘弯道超车’的环境和基础。以研究中心的第一个核心项目——内稳态为例,这个概念在欧洲是2017年提出的,但汤臣倍健在主导内稳态的三期实验,现在可以说是处于领跑状态。” 

(责编:董童、杨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