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肝癌分子特征首次“全景式”揭示

为探索肝癌发生发展机制带来新希望

宋琼芳 齐璐璐

2019年10月19日08:54 来源:健康报网

  本报讯 (特约记者宋琼芳 齐璐璐)近日,《细胞》杂志在线发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樊嘉团队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借助大规模的蛋白质基因组平台,实现对乙肝相关肝癌的系统性分析,是国际首次对乙肝相关肝癌的大样本“全景式”揭示,为深入探索肝癌发生发展机制及个体化精准诊疗带来新希望。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医院院长樊嘉介绍,全球每年超过一半的新发和死亡肝癌病例发生在我国,约85%的肝癌患者具有乙肝病毒感染背景。其团队利用159例手术切除的肝癌样本,全面检测和分析基因突变谱、拷贝数变异、表达谱、蛋白质组及磷酸化蛋白质组。通过关联分析与生物学实验,解析肝癌分子特征和发生发展机制,揭示我国肝癌突变谱与西方肝癌突变谱的不同之处,同时提示基于中国人肝癌数据开展临床转化研究的必要性。

  “我们的研究系统提示代谢异常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发现代谢相关蛋白质的变化是肝癌和非肝癌组织最大的差异,并与有无‘门静脉癌栓’这一肝癌特殊的临床特征密切相关。”樊嘉表示,研究表明,肝癌患者可分为3个亚型,即代谢驱动型、微环境失调型和增殖驱动型。这一分型有望为肝癌的预后判断、分子分型和个性化治疗提供精准指导。

  该研究同时发现,35%的肝癌样本含有马兜铃酸诱导的基因突变“指纹”,蛋白质组数据同时检测到由马兜铃酸基因突变“指纹”编码的变异蛋白,而且马兜铃酸基因突变“指纹”与肿瘤突变负荷增高、微环境免疫耐受显著相关,这提示免疫治疗对该类肝癌患者的潜在临床价值。“我国相当一部分乙肝患者曾接受中医药治疗,中药不当使用与肝癌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相关性。”樊嘉说。

(责编:李栋、孙博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