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撑起“半边天”
首席记者 姚常房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万多人,到1978年的40多万人,再到2018年的400多万人,我国护士总数一日千里。全国医护比从2005年的1∶0.66,提高到2008年的1∶0.79,2017年达到1∶1.1,长期以来的医护比例倒置问题得到根本性扭转。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国护理事业与时代共进步。
“量”与“质”齐飞
70年来,护士队伍的蓬勃发展有目共睹,数量与质量都在突破。
“1976年,松潘-平武地震后,我背着出诊箱,过溜索去救援。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时,护理人员配备不足,训练不够。到了2018年,华西医院牵头成立了我国第一支,也是全球非军方最高级别应急医疗队,成员里有65名优秀护士,可以在野外独立工作28天。”第44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成翼娟是新中国的同龄人,她感叹:“赶上了护理事业发展的好时代。”
北京协和医院院长赵玉沛说:“新中国成立之初,医院仅有200多名护士,而今天全院护士总数已近1900名,占全院职工总数的40%以上;护士学历层次不断提高,改革开放前护士几乎全部为中专学历,现在本科及以上学历者达到80%。”这样的变化,在很多医院里发生。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介绍,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只有3万多名护士,1985年达到63万名,1995年是112万名,2005年是135万名,到2018年年底我国注册护士总数超过400万名,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近50%。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占近70%。
护士队伍的欣欣向荣,也集中体现在了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的身上。中国首位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王琇瑛于1959年举办了一期公共卫生护理进修班,专门培训公共卫生护士;第39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苏雅香在贵州省内引进国外先进的整体护理模式,使这个西部省份的护理模式走向人性化、整体化、国际化;刚刚揭晓的第47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中,福建省立医院副院长李红的名字格外醒目,她带领护理管理团队在国内率先尝试建立专科护士培养制度、设置专科护士岗位,制定福建省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训体系和培训基地建设标准,为全省培养专科护士2000多名……
自1983年参加南丁格尔奖章评选以来,我国有80位优秀护士获奖,还有很多护士获得白求恩奖章、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体现了我国护士队伍的硬核水平。
护理服务是干出来的,保证服务质量先要调动护士的积极性。1979年~1986年,原卫生部印发《关于加强护理工作的意见》等文件,提出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振兴护理事业等重点任务。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颁布,要求建立护士执业考试和执业注册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护士队伍的基本素质。2008年,国务院公布实施《护士条例》,将改善护士工作条件、保障护士待遇作为重要内容。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出台,为护士队伍建设提供了强大支撑。
“含金量”越来越足
说到底,护理服务的根基是服务理念和专业技术。70年来,我国护理事业的“含金量”越来越足。
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对改变护理理念产生了积极影响。新时代,“以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服务模式从配合医生完成治疗任务向围绕患者身心健康需求转变。
“以往是功能制护理,给药、打针、输液是护士的主要工作。这些年,特别是2005年以来,全国推进责任制整体护理,倡导提供全面护理服务。”焦雅辉说。
2005年、2010年、2015年,我国分别印发实施“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护理事业发展规划,明确了护理工作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正是从2005年开始,我国护理工作发展进入快车道。(下转第2版)(上接第1版)
理念转变的同时,我国护理专业的技术水平也在持续提升。2017年,优质护理服务实现三级医院全覆盖,近90%的二级医院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全国改善医疗服务第三方效果评估显示,群众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最高。2007年、2012年两次开展了全国卫生系统护士岗位技能大比武,提升了护士队伍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在2007年国家《专科护理领域培训大纲》的指引下,我们大力培养专科护士,发展医护一体,加速外科康复护理、延续护理、慢病管理等。重症监护专科护士、肿瘤护理专科护士、伤口造口护理专家门诊、糖尿病教育护理专家门诊等应运而生,提升了护理的专业价值。”成翼娟骄傲地说。
护理学科水平的不断提高,有力促进了专业技术的发展。从2010年开始,国家开展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护理学科作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2011年,护理学专业被定为国家一级学科,推动了护理教育的发展。国际上,中国护理已经发出强有力的声音。今年,在新加坡召开的国际护士大会上,投稿总量为4000多篇,其中中国内地投稿量为2000余篇,且录用率全球最高。
为健康中国战略助力
70年来,我国护理工作越来越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护理工作不断对接群众和社会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例如,2018年,多部门推动护理服务业改革发展;2019年,加快发展老年护理,建立了我国老年护理需求评估制度和医疗护理员培训制度。护理内涵不断丰富,服务外延进一步拓展。
截至2018年,上海市60岁以上老年人503万,老龄化程度达到34.4%。在杨浦区沪东老年护理院,七成以上老人失能失智,近95%生活不能自理,80岁以上高龄老人占全体患者的73%。护理院27名护士中,有14位90后护士。其中,本科学历10人,本科在读4人,并有多人参加了康复治疗师、心理护理师以及老年护理骨干的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
正如上海市杨浦区沪东老年护理院党支部书记李晓琳所言,老年人群是整个社会人群当中最脆弱、最需要抚慰的人群。如何使他们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获得充足的医疗保健和足够的心理关怀,是全社会必须面对的问题。
改革和创新赋予了我国护理工作发展无限的生机与活力。现在,全国有很多地区与医疗机构主动适应疾病谱变化和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丰富护理专业内涵,护理服务正由机构内延伸至社区和家庭,群众有机会享受到专业照顾、健康管理、心理护理、康复促进、安宁疗护等多方位护理服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慧护理、“互联网+护理服务”等新型服务模式不断出现,更好地对接了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服务需求。
护理工作一直在推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统筹谋划与发展。当下,护理工作发展正对标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国家战略,积极融入深化改革特别是深化医改的大局中,主动与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建立相匹配、相适应。
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近2.5亿,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超过4000万,对专业的医疗护理服务呈现庞大而刚性的需求。加快发展老年护理服务,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客观要求,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保安全,加快发展护理服务。”焦雅辉说。站在新起点上,我国护理事业掀开了发展历史上新的一页。
- 人民健康APP
- 人民好医生APP
热门点击排行榜
联系我们
人民健康网微信 微信号:rmwjkpd 公众号:人民网健康 |
人民健康网微博 微博昵称: 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
电话:010-65367951 邮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