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换导尿管需打120”想到的
时本
近日,有媒体报道,某城市一位84岁的老太太为换导尿管犯了难。老人没有行动能力,家住6楼又没有电梯,儿子祁先生向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申请护士上门服务,却被告知需打“120”到距离更远的医院。相关人员给出的解释是,“换导尿管是有创操作,需在无菌环境下进行,居民家庭不具备条件”“没有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上门换导尿管是非法执业”。
居家换导尿管,是医护人员上门服务的常见项目,没什么技术难度。这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无菌要求较高为由拒绝为老人上门换导尿管,但其实,换导尿管通常只需一个无菌包即可,因此“无菌操作”这个理由显得牵强。
离祁先生家只有几百米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却连换导尿管这个技术含量较低的医疗服务都不愿提供,很可能因为当地家庭医生制度还不够健全,且没有列出具体服务清单。
当前,推进分级诊疗,针对患者出台了很多办法。比如在经济层面,对基层首诊以及遵循转诊制度“康复在社区”的患者提高医保报销比例;在管理层面,将大医院的部分专家号分配给基层医生,让首诊在基层的患者更容易获得紧缺号源。这些措施都对患者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然而,当患者主动到基层寻求医疗服务时,基层未必能向患者提供他们能力范围内的服务。祁先生母亲的经历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要看到,先有供给,然后才能吸引需求,对于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者家庭医生应当提供的服务,有关部门需尽快给予明确和细化。目前,不少“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城市明确了本地网约护士可以提供的服务,如上海明确网约护士提供服务清单包括导管维护、各类注射等11大类42项服务项目。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可否加以借鉴,细化国家规定的11项签约服务内容,从而化解因服务内容不清而导致的服务不到位。
部分患者扎堆到医院看病,或许并非他们好高骛远,而是基层或因能力不足或因风险顾虑,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分级诊疗要引导患者,更需强化医疗机构责任,对不按照分级诊疗提供服务的医疗机构,同样采取经济和管理等手段加以约束,如此方能让基层医疗供给满足需求,家门口看病的后顾之忧才能得以化解。
- 人民健康APP
人民好医生APP
热门点击排行榜
联系我们
人民健康网微信 微信号:rmwjkpd 公众号:人民网健康 |
人民健康网微博 微博昵称: 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
电话:010-65367951 邮箱:health@people.cn |